于是,每个人都想争到自己的利益,很短视,别人获得的自己没获得,就会有焦虑感和失落感,容易在眼前利益争夺下,互相不信任。
人们眼中看到的景物的好坏,同样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人所见所感的境况的好坏优劣完全是由他自己的心境所决定的。面对同一种境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情和理解。
可实际上有不少基督徒缺乏与基督的亲密感,关系疏松,时有时无。之所以如此,大多是由于疏忽祈祷、没有读经、远离圣事、缺乏沟通、天人之间甚少交往。其归根结底就是信德薄弱造成生疏的重要因素。
我相信,时候已到了,我们要开始有一个健康的、浓厚的「教会感」,要深深感觉到自己是基督奥体的一分子,这样我们才会主动地爱教会,为教会服务,在牧灵和福传工作上协助神父和主教们,同时避免做出任何一些令基督奥体分裂的事情
失业的严重代价就是人们失去尊严感和希望,补助给失业人士和其家庭的社会福利金,是必须的,但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兴义法师接着说道,“在我突发重病之前,我并无感觉到身体有所抱恙,只是略感不适,那日,我待在屋中,觉得实在闷热,便想着到外头走走,或许会好些,于是我便出去了,也许你们听着很奇怪,因为我就是从那日开始卧病在床的
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目前在各个阶层都出现大量的基督徒这一奇异现象具有极大的启迪。本笃十六世言:在重新探索圣经不同含意间的相互作用时,我们必须把握由文字过渡至精神的过程。
因为在四百年后的今天,终于在当年拒绝圣方济各·沙勿略来华传教的清嘉庆皇帝的儿子——朱棣皇帝的墓地上,建立了昭陵圣方济各·沙勿略弥撒点,这就是天主的恩赐,此乃奇异恩典
自教会之初直至末日,整条献身路线上,圣母和若望是走在最前头的;在这条路上的男男女女,都为天主之爱所感,而觉着蒙召跟随那曾被牺牲、如今却仍活着的羔羊;祂走到哪里他们便跟到哪里(参默十四2-5)。
知识分子最感疑惑的是,上帝居然会成为一个人吗?上帝道成肉身,就是耶稣基督,这是基督宗教信仰的一个核心内容。我也疑惑了很久,但有一次我听到一位神学教授(也是一位医生)的一句话,觉得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