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信仰的核心不是懂得几段道理、背诵几篇经文、去过几次圣地、参加几次活动,这些固然重要,但还不是信仰的首要对象;信仰的核心应是信耶稣基督——那为我们降生成人、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
每天晚上来堂的教友很多,母亲就和他们说道理、教经文、学唱圣歌、聊天。教友把教堂当成了自己的家。发现有冷淡的教友,就直接到家讲劝,直到热起来为止。神父每月送两次弥撒。这里不再是一个福传上的空白点了。
正如徐锦饶神父常讲的道理: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来到了这个苦世界,周围的人欢笑是因为多了一个人。
我们将会发现更多有关天主圣神、爱的圣神的道理-祂把天主的爱灌注在我们心中,并且使我们察觉到我们兄弟姊妹在物质和灵修上的需要。
与天主的关系必须永远排为第一,而那真正与人分享财物的福音精神是要扎根在信仰上的(参2012年4月25日本笃十六世周三接见群众道理)。但我们有时会经常把「爱德」这个词汇局限为精诚团结或仅是人道援助。
教堂与市场经济美国人不是傻瓜,其对教堂之需求如此之盛,而教堂的供给也是呼之即来,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道理。在美期间,教堂与美国经济、社会及政治的关系成为我思考时间最长、想的最多的问题。
一直到1979年,爷爷由于心脏病来到了赵云龙家休养,从此以后,爷爷常给赵云龙灌输信仰的道理:天主十诫、要理问答、圣体圣事等,同时也鼓励他去修道,并对他说:希望我去世之前能看到你被祝圣为神父。
施行这些哀矜就是要我们相似于基督,这些道理至今仍很重要。当今如果我们已忽略去做这些慈悲的事,我们应再回顾一下这些哀矜的内容,这样就会激发我们,重新致力于这些善举。
半年多的学习过去后,虽然他对有些道理不甚理解,但他从始至终从未落过一节课。渐渐地他对信仰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想更多地追求。
感谢天主,孩子很乖,我可以抱着他听道理、看圣经、唱圣歌。每天早晚我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祈祷。我特别渴望全职传道,但是由于家庭需要,我只能偶尔出去看望病人,福传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