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论天主教的对联文化
2003-04-30

明朝时期利玛窦经印度来到北京,当时为了传教方便,他尽量迎合中国的传统风俗,因此传教工作颇见成效。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对传教士们极为欣赏,特为天主教撰写了不少有名的对联。

我国最早的朝圣地
2003-08-14

1551年11月,因教区需要,沙勿略自日本乘船返回印度,途经上川岛(在香港西南约100英里),他在那里发现了一艘葡萄牙帆船“圣十字架”号,是他的一位好友贝雷拉的船只。他就搭乘此船前往马六甲。

你们给他们吃的吧
2004-04-30

印度加尔各答仁爱修女会的创始人德肋撒修女,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开办了许多所孤残婴院、麻风病院和专门为被遗弃的、垂死的人服务的机构。她献出自己的所有,为成千上万的最穷苦人服务。

以爱化愈
2004-06-29

谁也不能否认,印度德肋撒修女将基督之爱发挥到了极致的境界,她善待“主的小弟兄”———贫困与病患者,足以堪称这一时代的楷模和我们基督门徒“爱主爱人”的典范。

对基督宗教在当代世界中突破困境的断想
2016-11-22

佛教的中国化带来其在华地位及影响的巨变,今天中国五大宗教中,信奉本源乃印度、尼泊尔文化的佛教人数实际超过了其余四大宗教信仰人数之总和。当代人间佛教实际上是学习了基督宗教之后而获得的发展、取得的成就。

梵蒂冈:世界主教会议闭幕,教宗向中国大陆主教和信友致意
2008-10-28

此时此刻我特别想到的是伊拉克和印度”。教宗因此呼吁说:“我吁请有关政府和宗教当局不遗余力,早日恢复法治和人民间的和睦相处,使诚实忠信的国民知道他们可以信赖国家体制适当的保护。

司铎——基督及教会的仆人
2009-10-04

印度的德肋撒姆姆禁止她的修女们到那些没有司铎的地方传教。为她而言,圣体就是她及整个修会的基础与根源:没有司铎就没有圣体,没有圣体就没有仁爱修女会。

芥菜籽
2009-10-23

圣宠的种子像是埋藏在那里,天主为实现他的这些伟大计划,往往拣选一些弱小的,被世人轻视或一无所长的人作为工具,他让最微小的种子长成最大的树,他用一种强大的能力,充实了圣女玛加利大、圣维雅内、圣女小德兰、印度德兰修女等

信仰·希望·爱·幸福(二)
2010-01-12

而这种爱不仅写在圣经的福音中,也写在历代圣人的行实中,即便在今天仍然有:印度的德兰修女和她的仁爱会以其无私大爱,在寻求和平中给这个世界带来希望;绿色和平的勇士们以一叶小舟对抗庞大捕鲸船队,给这个时代带来震撼

何为假基督?
2010-09-24

1986年麻原彰晃来到印度,他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找到佛教,开始修炼,回到日本后,将他的修炼小组改名叫奥姆真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