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可毁谤人一切毒辣、怨恨、愤怒、争吵、毁谤及一切邪恶都要从你们中除掉。(弗4:31)毁谤人,给人抹黑,攻击人,诋毁人是这个世代的普遍情形。
大姑在接受改造期间受到许多人的打骂、凌辱、磨难,又被人抢走了家里的财产,有人问大姑:你受这么大的磨难,你不怨恨?大姑回答说:没有价值的那些我都不在乎,我只管恭敬天主。
或恭读圣保禄宗徒致哥罗森人书三12-17(怀着感恩之情歌颂天主)为此,你们该如天主所拣选的,所爱的圣者,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如果有人对某人有什麼怨恨的事,要彼此担待,互相宽恕;就如主怎样宽恕了你们
总之,多一分爱心,少一分怨恨,是修和的基督,是做到“两个主动”的基本动力。其实,严格而言,也只是我们爱主爱人的起步点。
人的嗔怒、烦恼、怨恨、沮丧、忧郁就是地狱。武士是个有慧根的人,一怔之下,就悟出了禅师的用心。他收起了剑,露出了平和的微笑。你看,禅师又说:这就是天堂!天堂还是地狱,原来就在一念之间。
重来一年,哪怕再经历一年失败,我也可以无悔,不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怨恨当年的自己,让自己多一次成功的机会。我身边很多人在复读与不复读之间徘徊,最终都还是没有选择重来。
在耶稣对伯多禄的注视中,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失望:只有爱。伯多禄意识到,尽管过去的一切、即使他背判了,但是的,他仍然是爱耶稣。他比任何人和事,更爱耶稣;他爱耶稣胜过一切。
最后,教宗在主的晚餐弥撒讲道结束时说:“圣周四激励我们不要让对他人的怨恨变成自己内心的毒害;也激励我们不断净化自己的记忆,由衷彼此宽恕,互相洗脚,以便大家一起赴天主的宴席。
某些怨恨的苦涩的人内心藏匿的受害者情绪,不会带给我们健康的生活,更不用说基督徒的生活了。每个人的过去都有一些需要治愈的创伤。悲伤,原本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却可以变成一种邪恶的心态。
有时,对人进行责备比没好气的、心怀怨恨的沉默更有益。有节德者明白没有什么比纠正他人更让人不舒服的了,但他也知道这是必要的;否则,就是放纵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