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春共勉”有感
2004-05-08 09:08:32 来源:信德报(第212期)
徐锦尧神父在《新春共勉》一文中提到: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天主造我们时,已经给了我们潜能(恩宠),我们要发挥它。人生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所有一切,只要善用了,便是天主的祝福。
当我们口口声声说要爱天主的时候,天主却心心念念希望我们能去爱人,爱他所创造的世界。
我们有时候会用天主的名义,去做一些天主不愿做的事。
冲突而不伤感情,那是真修养,也是真爱德。
一个团体要民主,就要共负责任;要共负责任,就要共同参与;要共同参与,就多少需要平等。
情绪本没有好环,好坏的是我们由此而来的反应和所做的决定。
有困难,有怀疑,有挫折时,我们要“忍之,忍之再忍之,忍到无法忍受时,再忍一次;努力、努力再努力,努力到无可奈何时,再努力一次。”(见1月《圣爱》)
“新春共勉”的字句虽不多,却字字珠玑美玉,令人反躬自问,深刻反省。我们可以用其中的每一句话,向自己反问,是针对我们自己而提出的吗?身为基督徒,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作为人生准则?有哪些事情,我们天天在讲,而实际上却没有做到?甚至作为经典去教训别人,而自己却在交白卷。
金鲁贤主教在2003年的圣诞牧函中勉励我们: 耶稣在山中圣训时,教导听众说:“你在祭台上献礼物时,如果想起你的弟兄对你有所不满,你应把祭品留在那儿,留在祭台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玛5:23-24)用我们今天的情况来说就是当你来到圣堂参与弥撒圣祭时,如果你想起还有一个人对你有所不满,你就得出堂,先去和那人修好,建立和恢复友好关系,然后再进堂参与圣祭。主动请求他人宽恕,主动宽恕别人,真不容易呀!但是我们基督徒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基督徒,就必须做到这一点。有人得罪了我,不是宽恕他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感到幸福、快乐,真正感到心里平安,踏实。(见1月《圣爱》)
如果多一分勇敢,少一分惰情;多一分对人的尊重,少一分自我傲;多一分自责,少一分责人;多一分公心,少一分自私,为了听从主的教导,主动请求他人的宽恕,主动宽恕别人,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十字架上的主,就是榜样。
总之,多一分爱心,少一分怨恨,是修和的基督,是做到“两个主动”的基本动力。其实,严格而言,也只是我们爱主爱人的起步点。有了这份爱心,就少了一分阻力,即使再大的不和,再久的隔阂,也能像烈日下的坚冰得到融化。梵二大公会议创立的合一运动对话形式,就是在圣神指引下的重要创举。它不仅为消除宗教团体彼此间的历史隔阂和误解,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对话”形式也成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何况是主内弟兄的不和不满。
1959年1月25日,当圣父若望二十三世在罗马城郊圣保禄大教堂宣布他将召开一次大公会议,同时表达这次会议将邀请分离的基督教会一起来参加时,引起了在场所有枢机主教们的惊讶,并使全世界感到突然。天主教这次大公会议使分离的弟兄以制度形式,得以在基督的大家庭中重聚一堂。以罗马主教名义进行这一衔接工程的组织,就是“基督徒合一秘书处”。
1964年5月19日圣神降临节日,教会又把对话的范围继续扩大,成立了“非基督教会秘书处”,对话的对象包括基督教之外的各宗教团体,并设法与一切有宗信仰的人们取得联系,目的是在探索相互之间如何得以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从而使基督徒对非基督徒有确切的认识与尊重,而基督徒对基督徒的教义和他们的生活,亦能有所了解。1965年4月9日,教会又建立了“对无宗教信仰者秘书处”,目的是为所有声称不信天主,也不信宗教价值的人们开辟的一条导向对话的渠道,不是为了反对,而是为了关注无宗教信仰者。
由于设置了这三个秘书处,教会得以高瞻远瞩,掌握主动,既顾到非天主教人士和非基督教人士,也关心到无宗教信仰的人士。
正如徐锦尧神父在“新春共勉”中又提到:
人生的问题很复杂,我们要学会简化。我们要肯定三点:天主存在,生命有意义,我有圣召。
有一种生活态度叫“默观”。所谓默观,并非坐下看,而是放下一切,接受生命的事实。为一个有默观生活态度的人,一切为他都是新鲜的,有价值的,快乐的,如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
宋代李觏说:“孔子之言满天下,孔子之道未尝行。”我说,基督之言满教会,基督之道很难行。———所以我们要努力。
(全文载《圣爱》2004年1月) (作者:梅乘骏)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天主造我们时,已经给了我们潜能(恩宠),我们要发挥它。人生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所有一切,只要善用了,便是天主的祝福。
当我们口口声声说要爱天主的时候,天主却心心念念希望我们能去爱人,爱他所创造的世界。
我们有时候会用天主的名义,去做一些天主不愿做的事。
冲突而不伤感情,那是真修养,也是真爱德。
一个团体要民主,就要共负责任;要共负责任,就要共同参与;要共同参与,就多少需要平等。
情绪本没有好环,好坏的是我们由此而来的反应和所做的决定。
有困难,有怀疑,有挫折时,我们要“忍之,忍之再忍之,忍到无法忍受时,再忍一次;努力、努力再努力,努力到无可奈何时,再努力一次。”(见1月《圣爱》)
“新春共勉”的字句虽不多,却字字珠玑美玉,令人反躬自问,深刻反省。我们可以用其中的每一句话,向自己反问,是针对我们自己而提出的吗?身为基督徒,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作为人生准则?有哪些事情,我们天天在讲,而实际上却没有做到?甚至作为经典去教训别人,而自己却在交白卷。
金鲁贤主教在2003年的圣诞牧函中勉励我们: 耶稣在山中圣训时,教导听众说:“你在祭台上献礼物时,如果想起你的弟兄对你有所不满,你应把祭品留在那儿,留在祭台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玛5:23-24)用我们今天的情况来说就是当你来到圣堂参与弥撒圣祭时,如果你想起还有一个人对你有所不满,你就得出堂,先去和那人修好,建立和恢复友好关系,然后再进堂参与圣祭。主动请求他人宽恕,主动宽恕别人,真不容易呀!但是我们基督徒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基督徒,就必须做到这一点。有人得罪了我,不是宽恕他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感到幸福、快乐,真正感到心里平安,踏实。(见1月《圣爱》)
如果多一分勇敢,少一分惰情;多一分对人的尊重,少一分自我傲;多一分自责,少一分责人;多一分公心,少一分自私,为了听从主的教导,主动请求他人的宽恕,主动宽恕别人,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十字架上的主,就是榜样。
总之,多一分爱心,少一分怨恨,是修和的基督,是做到“两个主动”的基本动力。其实,严格而言,也只是我们爱主爱人的起步点。有了这份爱心,就少了一分阻力,即使再大的不和,再久的隔阂,也能像烈日下的坚冰得到融化。梵二大公会议创立的合一运动对话形式,就是在圣神指引下的重要创举。它不仅为消除宗教团体彼此间的历史隔阂和误解,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对话”形式也成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何况是主内弟兄的不和不满。
1959年1月25日,当圣父若望二十三世在罗马城郊圣保禄大教堂宣布他将召开一次大公会议,同时表达这次会议将邀请分离的基督教会一起来参加时,引起了在场所有枢机主教们的惊讶,并使全世界感到突然。天主教这次大公会议使分离的弟兄以制度形式,得以在基督的大家庭中重聚一堂。以罗马主教名义进行这一衔接工程的组织,就是“基督徒合一秘书处”。
1964年5月19日圣神降临节日,教会又把对话的范围继续扩大,成立了“非基督教会秘书处”,对话的对象包括基督教之外的各宗教团体,并设法与一切有宗信仰的人们取得联系,目的是在探索相互之间如何得以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从而使基督徒对非基督徒有确切的认识与尊重,而基督徒对基督徒的教义和他们的生活,亦能有所了解。1965年4月9日,教会又建立了“对无宗教信仰者秘书处”,目的是为所有声称不信天主,也不信宗教价值的人们开辟的一条导向对话的渠道,不是为了反对,而是为了关注无宗教信仰者。
由于设置了这三个秘书处,教会得以高瞻远瞩,掌握主动,既顾到非天主教人士和非基督教人士,也关心到无宗教信仰的人士。
正如徐锦尧神父在“新春共勉”中又提到:
人生的问题很复杂,我们要学会简化。我们要肯定三点:天主存在,生命有意义,我有圣召。
有一种生活态度叫“默观”。所谓默观,并非坐下看,而是放下一切,接受生命的事实。为一个有默观生活态度的人,一切为他都是新鲜的,有价值的,快乐的,如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
宋代李觏说:“孔子之言满天下,孔子之道未尝行。”我说,基督之言满教会,基督之道很难行。———所以我们要努力。
(全文载《圣爱》2004年1月) (作者:梅乘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