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虽然没有西方的感恩节和吃饭前的感恩祈祷这些感恩习俗,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是我们民族的道德话语,这不是等价交换。”
此外,圣座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秘书长也介绍了亚马逊地区的特殊处境:当地有33个民族受到新冠疫情的打击。这位蒙席解释说:「对穷人的关注绝非理论。藉著行动和省思,我们要对巴西和所有负有责任的国家施加压力。
教宗深知,家庭里、团体内、民族间,甚至是教会中的分裂,是个「致命的疾病」。嫉妒、猜忌、寻求私利而非公益,以及对他人的偏见,都是破坏合一的罪。
犹太人以外的民族,这种思想更是牢不可破。我国自古就有“作善降之百祥,作恶降之百殃”的名言。
天主自由地许给亚巴郎一块土地,要使他成为一个大民族,让天下万民都因他而得福。亚巴郎完全接受,全心信赖。“他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为他的正义”(创15:6)。 在其他地方,创造也被描绘成一种盟约。
例如,在圣经历史的开始,天主对亚巴郎说:“我要使你成为一个大民族,我要祝福你……地上万民都将因你而得福”(创12:2)。天主的旨意绝不是一个限制或剥夺我们自由的监狱,而是一个生命的许诺。
“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助人类摆脱无知,促进不同民族和世代间的信息交流。”
在《罗马人民救援之母》这幅圣母画前,枢机问道:「要经过多少代人,交战的民族才能重新『一起坐下来』交谈,携手共建和平的未来?」
(肋11:44-45)这是以色列人与其他民族分别的标志,也是与天主立约的记号。结语性问题问12:这些洁净与不洁的规定,对今日的基督徒还有效吗?
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正是这一真理的见证:当他们倚靠上主的律法,遵行祂的旨意,便在旷野中得蒙保守,在强敌面前得享平安;当他们背离上主,转而倚恃自己的力量或外邦的偶像,便陷入迷茫与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