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梵二之后提出了教会的本地化,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通过这次研讨会可以促进各地教会本地化的进一步推广。教会本地化需要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不能采取暴风骤雨、雷厉风行的方式。
好在梵二会议上,教会的神学家们在天主圣神的默启下,对教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当代教会的核心问题,固然有其外部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从自身如何推进信仰的坚定性和教会的神圣性这两大方面着手
《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谁能守正不移,谁权为私用,神洞若观火,并决定其兴废。殊不知掌管世界的,是至高上主的神意,而不是某个有权势的人随意的摆弄。
因此梵二大公会议关于“教会的本质就是福传”的教导,对于当今社会来说,真是一个天赐良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走向天主的空间与桥梁,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准备了一份唯美的精神营养大餐。
其目的在于废除臭名昭著的保教权,防止法国假传教问题在内政外交上继续勒索中国政府从而达到渔利的目的。中梵双方交涉的内容涉及修院、教会教育、教产及其他事项。
梵二后,这主日更名为「主受难的圣枝主日」,就是将这两个主题结合为一。须知道,这主日最重要,最核心的主题,是宣告主的苦难。
在梵蒂冈教廷召开的为期两周的天主教世界主教大会,就家庭、婚姻和性爱等议题展开讨论,其中涉及如何对待避孕、离婚、再婚、堕胎和同性恋等众多争议话题,这无疑是方济各教宗就任以来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部分专家和教会人士甚至将之与50年前的梵二大公会议相提并论
汤枢机说,埃森教区五十年前秉承梵二精神,与香港缔结姊妹教区关系,资助香港兴建三间圣堂及香港明爱的服务计划。他说香港教区约于二十年前起,把埃森教区每年的捐款转赠予内地教会,支援培育修道人等工作。
(《弥撒经书总论》28)梵二以后,重新编排的《弥撒读经集》,遵循圣经读经的安排,借以彰显新约、旧约及救恩史的统一性。教会重申自己的信德:那是对于基督透过他的话,临于信友之中的信念的坚守。
基督信徒,自知他们是属于圣神之超越行动的部份,他们也能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中,认出「宗教与人性宝贵的元素」的临在(参阅梵二现代「喜乐与希望」no.92),这些元素可提供相互了解稳固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