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传讯世界复杂又多元,置身其间,人们往往面对存在性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能知道什么?我应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
当然,超越了舜所指向的尘世王国,而我们的终极王国则闪耀着上主神圣的永恒的光芒和得救。
(德17:1)因此,人生的终极选择了大地,坟墓最本色的位置选择了在土石和草木间。墓地既是死者的安息之所,也是生者和死者晤面、交谈的地方。是一个退出时间的人最让她(他)的热爱者和思念者牵挂的地方。
礼仪年中,(今天)四旬期第二周星期四弥撒选读的福音是一位富翁和乞丐在生前和死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及其人生终极结局的故事(路十六19~31)。常年期丙年第廿六主日和「求免饥馑」弥撒中也选读这段福音。
最终,我们最深切的团圆渴望,是指向与天主永恒的、面对面的团聚——那是在天乡最终极、最圆满的“月圆之夜”。三、分享饼食:从“月饼”到“圣体”的预像品尝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习俗。
无论是信仰者还是非信仰者,这份启示都具有永恒的价值:施与的终极意义,不在于我们给出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在施与中成为了怎样的人。
基督是那位终极的“赎罪祭”,祂使我们从一切不洁中得洁净(参阅:若一1:7)。《肋未纪》第16章问答——赎罪节(YomKippur)礼仪一、总则与背景问1:赎罪节(YomKippur)设立的背景是什么?
祂既是良善的牧人,也是终极的审判者。
天主是全能者(Pantokrator),主宰宇宙与历史,是一切政权的终极来源。灵修意义:即使我们看似活在动荡世界,但信德告诉我们,一切都不超出天主的许可。
那是天主自我牺牲、自我启示的终极。圣保禄宗徒写道:“天主既没有怜惜自己的儿子,反而为我们众人把他交出了,岂不也把一切与他一同赐给我们吗?”(罗八32)若望福音中有一段相当震撼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