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肋十五-十六章)


2025-08-14 09:22:52 作者:刘铎

1753839447629768.jpg

《肋未纪》第15章 问答

一、关于男人的不洁

问1:什么是“淋病”?为什么会使人不洁?
答:淋病是一种男性生殖系统的慢性分泌,可能代表某种性传播疾病或身体病患。在以色列礼仪法中,任何非自然的体液流出都象征与“生命”秩序的脱节,因此使人处于“不洁”的状态(参见:肋15:2-3)。

问2:一个患淋病的人不洁到什么程度?
答:不仅他本人不洁,他接触过的床、坐过的东西、骑过的鞍子,甚至被他唾沫溅到的人,都会变得不洁(15:4-10)。

问3:旁人若不小心接触到淋病者的东西怎么办?
答:他要洗自己的衣服、用水洗澡,并到晚上才洁净(15:5-10)。这是一种“礼仪性清洁”,而非道德罪污。

问4:患病者如何取洁?
答:病人必须在症状停止后等七天,然后洗净身体与衣服。第八天要献赎罪祭与全燔祭,借着祭司为他行赎罪礼(15:13-15)。这预示着基督带来彻底的洁净(参阅:希9:13-14)。

问5:男人遗精也是不洁吗?为什么?
答:是的(15:16)。即使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也需洗澡并到晚上才洁净。因为精液象征“生命之源”,流失象征“生命秩序”的暂时中断。

问6:男女房事为何也会使人不洁?
答:因为涉及精液流出,也被视为需暂时洁净(15:18)。这是关于“礼仪圣洁”的规定,不是对婚姻或性行为的否定。

二、关于女人的不洁

问7:女人行经(来月经)为什么被视为不洁?
答:因为月经是“生命未实现”(卵子未受孕)之象征,也是“血的流失”。血在圣经中代表生命(参阅:肋17:11),流血使人与圣所的“生命中心”不相称。

问8:女人在经期时,她的床与所坐之物也不洁吗?
答:是的(15:20-23)。任何触碰她的人也要洗衣、洗身,到晚上才洁净。这强调尊重圣所的圣洁与“生命的尊严”。

问9:若女人血流不止,超出月经时间,该怎么办?
答:她也不洁,必须等流血停止后计算七天,再献赎罪祭与全燔祭,由司祭为她赎罪(15:25-30)。这也象征灵魂的医治需要恩宠与祭献。

三、关于属灵意义与神学理解

问10:这些规定今日还有约束力吗?
答:在基督新约中,这些“洁与不洁”的礼仪律已经成全(参阅:玛15:11;希9:10)。但它们为我们揭示了罪、洁净、圣所之间的关系,提醒信徒“洁净的心灵”是亲近天主的前提。

问11:这一章的属灵教训是什么?
答:

天主住在祂子民中间,祂的圣所必须纯洁(15:31)。

我们的身体、情感与灵魂都是祂的圣殿,应当在主内生活圣洁。

血与精液象征生命,任何流失都提醒我们:生命有限,需要依靠天主治愈。

基督是那位终极的“赎罪祭”,祂使我们从一切不洁中得洁净(参阅:若一1:7)。

《肋未纪》第16章 问答

——赎罪节(Yom Kippur)礼仪

一、总则与背景

问 1:赎罪节(Yom Kippur)设立的背景是什么?
答: 亚郎的两个儿子因擅自走近上主的圣所而被击杀,上主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指示梅瑟为亚郎和全以色列人制定赎罪日的礼仪(见16:1-2)。

问 2:大司祭亚郎是否可以随时进入至圣所?
答: 不可以。只有在特定的赎罪日,且按照指定的礼仪程序才能进入圣所,免得因上主的临在而遭致死亡(见16:2)。

二、礼仪流程

问 3:亚郎在赎罪日要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什么?
答: 他要献上一头公牛犊作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作全燔祭(见16:3, 6)。

问 4:大司祭当天穿什么服装?
答: 穿亚麻的圣衣(长衣、短裤、腰带和头巾),且在穿之前要以水洗身(见16:4)。

问 5:会众要提供哪些祭品?
答: 两只公山羊作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作为全燔祭(见16:5)。

问 6:公山羊的签分别代表什么?
答: 一签归于上主,用作赎罪祭;另一签归于“阿匝则耳”,用来带走以色列人的罪(见16:8)。

三、特别仪式——“阿匝则耳”与代赎

问 7:被献给上主的公山羊如何处理?
答: 被宰杀,其血带入至圣所,在赎罪盖上洒血以洁净圣所(见16:15-16)。

问 8:被分给“阿匝则耳”的山羊象征什么?
答: 它象征以色列人所有的罪孽,司祭把这些罪宣认在羊头上,再由人带到旷野,表示罪被带走(见16:21-22)。

问 9:带走“阿匝则耳”山羊的人可以马上回营吗?
答: 不可以,他必须先洗衣、洗身,方可进入营幕(见16:26)。

四、洁净与赎罪的完成

问 10:大司祭如何为圣所与祭坛洁净?
答: 用牛和羊的血洒在赎罪盖和祭坛四周七次,为圣所和祭坛洁净与祝圣(见16:14, 18-19)。

问 11:赎罪祭剩余的牛羊如何处理?
答: 血用于圣所,皮、肉、粪则带到营外焚烧,烧的人也要洁净后方可入营(见16:27-28)。

五、赎罪节的神学意义

问 12:赎罪节规定哪一天举行?其意义为何?
答: 七月初十,是以色列人“克己苦身”的日子,也是一整天的“完全安息日”,为除去罪过,使人在上主面前再度洁净(见16:29-31)。

问 13:赎罪节是一次性的规定吗?
答: 不是。这是一条“永久的法令”,每年都要举行(见16:29, 34)。

问 14:赎罪节预示了什么新约奥迹?(延伸理解)
答: 赎罪节预示了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祂是那真正为我们赎罪的大司祭,也是那“带走世罪的天主羔羊”(参若1:29;希9章)。

肋未纪第16章问答.pdf

肋未纪第15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肋十五-十六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