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天,传道组组长让谭福银参加本堂区举办的门徒班,本来以为上班没时间参加,只在休息时间去刘杖子听课,不料正遇上马三家门徒班学员张桂银分享,说自己参加门徒班时没有领洗,那时的她过的是夜生活,整天吃喝玩乐
这种父与子的关系,依撒意亚先知在阐述天主与祂子民的盟约关系时经常援引的这种关系,被扭曲了。父母教育使命的宗旨是让子女在自由中成长,学会担当责任,有能力为自己和他人行善。
老来丧子是最大悲哀,失掉孩子的痛在父母心中永远抹不平。呼格的父母为替儿子伸冤,从此开始走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10多年。在极度绝望之下,走投无路的母亲几度想寻短见,随儿子而去。
有一次进堂,看到门口贴着一张求援启事,原来是邻村的一位教友出了车祸,住院手术急需用钱,哑父看懂后,从家拿出仅有的1500元钱,托神父转送过去,神父手里拿着零多整少厚厚一沓子钱,闻着钱上面淡淡的豆香味,感动得眼泪直在眼角打转
当老父已八十多岁时,他知道上主召唤他的日子临近了,于是他托老教友照顾好一对老年丧子的老人,每月要送费用和药物直到两老归天。
两位聊天的老人开心地告诉我们那么好的棉被、大米和食用油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忠东村徐子林家)忠东村赖应贵书记告诉我们,像这样贫困的家庭,在村里占百分之五十以上。
姨父张广树早逝时,遗有花甲老母和未成年的四子二女,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在那生产队一个工分只值几分钱的时代,老姨一家的日子有多艰难,老姨柔弱的肩担子有多重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堂区牧灵委员会也属于咨询性的组织,它不应成为一个纯粹的官僚机构,而应培养一种共融的灵修,强调天主子民的中心地位,视子民为福传的积极主角。
在荡子的比喻中,挥霍无度的小儿子回家后,正要开口说话,父亲立刻抱住了他,不让他说下去(参阅:路十五20-22)。这是“慈悲的拥抱”。
圣经》才能触及我们的灵魂深处,使我们听得见“生活天主”的话,聆听天主威爱兼有的声音,洞见他伟大的化工,明白他如何生养保存万物,怎样以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宰治一切,裁判一切;又怎样以他慈父般的心肠导引迷途的荡子回归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