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为主作工,奉献教会,是我一生的追求,尽管四处奔波,忙忙碌碌,但内心充满了为主奉献的甘饴,不感苦累。
维雅内神父一天听告解不下十几个小时,今天一些神父却懒于听告解;维雅内神父舍弃舒服的床铺,睡在库房的草垫子上,很多人却过度追求安逸舒适;维雅内神父的简朴,令乐娜太太无活可干,一些司铎却总是嫌教友们侍候不周
因为他追求的就是这种差别和等级,并在这等级“差别”里实现他的理想国。他满以为自己来得早,资格老,并以此为资本,步步高升,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哪晓得沐浴春风滋润雨露的并非他一人,而是整个葡萄园的工人。
今天每个基督徒的责任是发光,如果不能从我们的身上放射出光,以此让他人从我们的身上看到基督的生命,追求的真理,信仰的福音。一如保禄宗徒所言:“我就有祸了。”
是悔改,是放下以往对名利财的索求,而多积德行善,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
欠缺父母亲切照顾的儿童长大后往往因为追求感情上的补偿,会过度强烈地以自我为中心,找着对方,要求着对方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俗语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份文告阐明,「我们必须追求真正的友爱,它立基于我们来自同一天主的事实,并在对话和互信中加以实践。对和平的渴求深深烙印在人的心中,我们不该放弃和平,转而寻求其它次等事物」。
我追求的是真理,这世上又有什么比真理更有价值呢?(原载:YOUTH社区)
“事实上,一个人可以出于各种原因去追随上主,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有些原因是世俗的:在完美虔诚外表的背后,可能隐藏着纯粹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追求个人的声望,希望具有一个角色,使事情得到控制,并渴望占据空间和获得特权
II精神痛苦:当人们强烈地追求一种东西,希望能占有它,结果落空,他心中就产生一种深刻的失落感,希望与幸福落空,从这个心理落差,就产生精神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