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提醒我们,真正对话植根于仁爱,这是和平、正义与和解的唯一基础,同时它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或迫害,肯定每人的平等尊严(参:《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5)。
8.基德红因此遭到什么反对?答:城中人要求处死基德红。其父约阿士却机智回应:“若巴耳是神,就让他自己为自己辩护。”(民6:30-32)属灵教训:偶像本是虚无,经不起真实的挑战。
建立在慈悲之上的教会学必须反对某种“自恋神学”,一种封闭的教会观。因慈悲走出自身的天主教没有什么自身的利益、自身的权力、自身的荣耀可以谋取。
有人接受并相信圣子,但也有人反对、迫害祂,甚至杀死祂。天父看在眼里竟默默忍受,任由世人轻视及虐待自己的儿子。为完成天父的计划,耶稣在十字架上承受着天地间极致的痛苦。
……一件神怪的事情必然有和它相反的一种恒常一律的经验同它反对,否则它便不配称为神迹。”(《人类理解研究》)这种“法则”和常规的破坏,以及与平常的“经验”相反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圣教会内俯拾即是。
这种给予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本能地反对别人仰视他,过多地感谢让他觉得害羞,甚至担心别人会误解,因为他做的善事仅仅是善事本身,只是在真心地帮助别人。
然而,我们所反对的一切,真如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必须加以反对吗?成为神父近二十年来,随着自己在基层牧灵工作的深入,许多新领洗的教友常会向我提问:神父,中元节到了,我信了天主教还能在七月半祭祀亡者吗?
晚年心境的演变:从自信到谦卑杨振宁在访谈中还提到一个重要的心路历程:“我在20岁的时候,对于把这个造物者或者是自然形象化,我是坚决反对的。可是我年纪渐渐大了以后,这个反对的动力在降低。”
举例而言,1941年上半年,美国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日益明朗化,太虚就断言美国从援助中英,而吐出反侵略的万丈光芒,尤足为今年转入反侵略成功阶段的决定因素,我想中国被侵略十整年的‘九一八&rsquo
身在南京的佛教居士欧阳渐先生也积极宣传,主张坚决抗日,反对投降妥协,提出抗战到底是一条鞭,不可收容主和败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