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人工智能与人类 —— 来自中西方的观点
2020-05-14

一位专家提醒说:“佛教否认固定因缘的存在:没有任何转化过程遵循既定的程序,一切都随着命运改变。生命的涅槃和超越都有无限种不同命运”。

叶小文:宗教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精神
2006-11-18

这显示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我们已经见证了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实力和中国在转型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高超的政治领导才能。”可以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对于跨文化传播,是一次有着很好效果的探索和实践。

414年前的今天,利玛窦神父在京去世
2024-05-11

二、利玛窦的文化适应策略综观教会史,每当基督福音传到新国度,必然要经历基督信仰与当地文化相遇、相识、碰撞和适应的过程。对当地文化的认同、尊重、融合和升华成为教会立足和发展的前提。

北京教区修院 刘振田神父: 从人的需求看教区司铎灵修在牧职生活中的重要性 Fr. Liu Zhentian of Beijing Seminary“People need to see the importance of spirituality In the life of diocesan priests”
2019-05-21

(3)既然需求是身体组织的匮乏,或天生自然的潜能而产生,因此,是在人本性内与生俱来的,不被社会结构、文化形态或社会化过程所决定。由于是根植于人性,所以是普世性的,无所谓好坏。

“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与宗教教育”研讨会 学者之声
2014-11-28

普世性要接地气,它是在地域化、本土化,中国化中来体现普世性,在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中间可以把普世性表现出来,普世性要通过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思想表达出来,其表达的精神是普世性,但其表达的方式则需要地域性

华人教会礼仪学界的“玲珑珠玑”
2012-03-05

过程非常辛苦,因为甲乙丙三年的都要做,时间相当短,所以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祈祷,其余的时间都是泡在工作里。

教宗本笃十六世2013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2013-02-27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为它必先以一种灵修的发展作为预设、一种有高度价值的教育、一个人类历史的新视野。

浅谈山西省天主教的现状、问题与趋势
2017-03-14

文革结束后,在社会百废待兴的重建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和教会生活恢复过程,至1982年山西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参照行政区划增至十个教区,而且教区名称和教区边界也相应做了调整。

“我对中国的印象非常正面”
2010-11-08

倪波路以和谐为例,中国人讲的和谐和欧洲人讲的和谐不一样,中国的‘和谐’是个可以不断改善的过程,西方的和谐是精确的结构比例。主办研讨会的圣艾智德团体也一直努力促进中梵关系。

对司铎身份的定位与铎职反省
2019-05-21

这使我想起一段有关圣神和圣母合作的深刻的论述:基督徒生活,事实上就是天主圣言基督在我们灵魂上变成血肉的过程……作者简介:  封新卯:圣名伯多禄,1963年出生于河北深州,1982年高中毕业后入全国修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