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特稿:在中国教会需要进行一场灵修革命:从念经到祈祷
2017-03-06

即使在梵二推广的过程当中,不少教区还是换汤不换药地按照《圣教日课》的模式,把文言经改成了白话文,并增加了一些其他经文而已,如《基督徒祈祷手册》。

414年前的今天,利玛窦神父在京去世
2024-05-11

二、利玛窦的文化适应策略综观教会史,每当基督福音传到新国度,必然要经历基督信仰与当地文化相遇、相识、碰撞和适应的过程。对当地文化的认同、尊重、融合和升华成为教会立足和发展的前提。

北京教区修院 刘振田神父: 从人的需求看教区司铎灵修在牧职生活中的重要性 Fr. Liu Zhentian of Beijing Seminary“People need to see the importance of spirituality In the life of diocesan priests”
2019-05-21

(3)既然需求是身体组织的匮乏,或天生自然的潜能而产生,因此,是在人本性内与生俱来的,不被社会结构、文化形态或社会化过程所决定。由于是根植于人性,所以是普世性的,无所谓好坏。

教宗本笃十六世2013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2013-02-27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为它必先以一种灵修的发展作为预设、一种有高度价值的教育、一个人类历史的新视野。

华人教会礼仪学界的“玲珑珠玑”
2012-03-05

过程非常辛苦,因为甲乙丙三年的都要做,时间相当短,所以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祈祷,其余的时间都是泡在工作里。

“我对中国的印象非常正面”
2010-11-08

倪波路以和谐为例,中国人讲的和谐和欧洲人讲的和谐不一样,中国的‘和谐’是个可以不断改善的过程,西方的和谐是精确的结构比例。主办研讨会的圣艾智德团体也一直努力促进中梵关系。

“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与宗教教育”研讨会 学者之声
2014-11-28

普世性要接地气,它是在地域化、本土化,中国化中来体现普世性,在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中间可以把普世性表现出来,普世性要通过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思想表达出来,其表达的精神是普世性,但其表达的方式则需要地域性

对司铎身份的定位与铎职反省
2019-05-21

这使我想起一段有关圣神和圣母合作的深刻的论述:基督徒生活,事实上就是天主圣言基督在我们灵魂上变成血肉的过程……作者简介:  封新卯:圣名伯多禄,1963年出生于河北深州,1982年高中毕业后入全国修院学习

浅谈山西省天主教的现状、问题与趋势
2017-03-14

文革结束后,在社会百废待兴的重建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和教会生活恢复过程,至1982年山西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参照行政区划增至十个教区,而且教区名称和教区边界也相应做了调整。

感人小故事
2012-10-18

在家里她总是特别照顾最年幼的孩子,而且说话很幽默风趣,有说不完的故事、寓言及童话,她一点一滴叙说的这些故事,在我的成长过程里带给我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