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我的朝圣游记


2024-08-22 14:35:06 作者:张立群 来源:信德网

5月12日,我是因着高我三届毕业的修士,将要晋升成为神父,而去了江苏省徐州市参加郝志圣神父的晋铎典礼!

我和我的朋友吕姐提前两天到达徐州,5月14日是郝志圣神父正式晋铎典礼的日子。

1.徐州

典礼在徐州主教公署大教堂举行,那是一个刚新建落成二年的现代化的大教堂,教堂建在一个小山丘上,正面高高的台阶与大路平行,从大路边看山坡上的教堂侧面好像竖着摆放的一排白色的书架,教堂的正面下方,中间是一个巨大的花坛,两边是拾级而上的宽大的台阶,从花坛边看上方的教堂,好像一座白色的巨大的手风琴。据说从天空俯视教堂,就好像是耶稣怀抱着大地。

进到教堂里面,跨度巨大的拱形梁,间隔着玻璃,一排一排地连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拱形屋顶,白天太阳光直接照亮教堂的每个角落,非常明亮,而且宽敞。祭台前方也是圆弧形的,背景好像一座管风琴,共祭的神父们围绕着主教、围绕着祭台。

有三位执事晋升神父,共祭的神父们有七十多位,还有三十多位修女们,有新神父的家人、朋友、同学们,还有许多来望弥撒的教友们,所以教堂里挤得满满的,但很有秩序,典礼进行的庄严而隆重!主教威严而不失和蔼可亲,典礼结束,主教走下祭台,负责礼仪的义工们,没有阻止教友们上前围住主教,求降福、求大赦,主教在人群中耐心的、艰难的、一边降福、一边走出教堂,和神父、修女们一起大合影,很多年没有看到这种场景了。真是感动人啊!

中午,教堂为参礼的教友们准备了有地方特色的午餐,我们则有幸作为郝神父的同学,而去大饭店进午餐。主教另外还单独请了郝神父的家人,其中有神父舅舅,修女姑姑们,兄弟及小姨等人,是个传统的老教友大家族,我们也有幸被邀请,共进丰盛的晚餐。

新神父的首祭弥撒是在徐州的乡下叫丰县的小镇上,一座临时的小教堂里进行,而丰县的老教堂,此时正在重新翻建,我们从老教堂的旁边看到三个有点古老的墓碑,本堂神父告诉我们,有三位法国籍的传教士于上个世纪1927年、1938年、1939年分别来到中国的丰县,却同时于1943年为保护当地的老百姓,被日本鬼子杀害,成为致命圣人。传教士们真正是抛头颅、洒热血啊!他们最年长的是53岁,最年轻的只有39岁,他们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

郝神父的首祭弥撒很感人,特别是弥撒结束后,亲吻新神父的双手,可以得大赦时,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扶老携幼地、虔诚地亲吻着新神父的双手,没完没了,新神父虽是满头大汗却一直保持着微笑。

因为我们是提前两天去的徐州,所以在到徐州的第二天,我们在徐州游玩了一天,上午去了云龙湖,那是一个风景区,巨大的湖面,清澈明亮,水质很好,据说那是上个世纪人工挖凿出的人工湖,远处山峦迭起,湖边人工整理的人行小道,绿树成荫。来往的汽车道将云龙湖分为大湖与小湖,大湖上有游船,小湖里有成群的水上鸟类飞行,由人工修建的水上栈桥,有亭台楼阁,湖边还建有度假村、别墅群。下午去了市中心,逛了户部山古建筑群,里面有翰林院,出了许多文人墨客,还有一家连着一家的沿着山势排列着的从前旧时代的大户人家的大宅院,大门都是紧闭着的,不能进去参观,在这些大宅院马路对面的是一溜排的现代化的小吃、古玩、及旅游商品店面,现在少有店面开门营业,显得很萧条,看得出曾经的繁华与热闹,晚上我们和准神父的家人、同学、朋友和堂区的修女们一起在一家叫“俏渔郎”的大饭店里,共进晚餐,为第二天的晋铎典礼做铺垫。

2.苏州

参加完新神父的晋铎典礼和首祭弥撒后,我们于5月16日早上,坐高铁来到了苏州,结果因为太辛苦,在酒店里睡了整整一下午,傍晚又接着睡。第二天才在苏州转了一天。去一个新城市,首先要上教堂,结果坐大车转小车,走大街转小巷,跟着手机导航,来到一个很老旧的小区里,找到一座教堂,却是大小门紧闭,怎么叫也叫不开门。又回到大路边,重新导航,叫滴滴车,终于找到我记忆中的古老的大教堂,刚刚好大门微开,进到教堂里面,想起这是我大约二十年前曾经来过的教堂,好熟悉、好亲切。我们首先跪下祈祷,念信经、天主经、圣母经各一遍,据说这样可以得大赦,然后便参观、拍照。这是一座古老的主教座堂,可以看得出它是木质结构,有中国建筑的特色,保存得很好,教堂经过装修和沉淀,显得庄严而厚重,有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在打扫卫生,教堂里非常干净、整洁、肃穆!

我们从教堂里出来,来到院子里转悠,拍照、休息、喝水、吃自带的点心,聊天,这是一个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不小的院落,有圣母山、耶稣、伯多禄的塑像,有江南特色的袖珍式的山、水、亭、榭,而且是大院子里套小院子,非常精致、美好!

从教堂出来,我们打车直奔苏州博物馆,这是我妹妹推荐的一个打卡地,其实苏州是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民间传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是我们这次只在苏州呆两天,时间有限,所以只能重点玩。

还未到苏州博物馆,就感到来苏州旅游的人不少,来到博物馆外,真是人头攒动,还要预约,进到博物馆里,更是游客如云,满满的人。这是由上个世纪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博士设计的建筑群,在当时还获得了许多国际、国内的大奖,建筑群是现代化的苏州庭院式的群落,展室里有传统的、精致的苏绣制品,有精美的瓷器,有袖珍的传统的手工艺品等等,琳琅满目。

从博物馆里出来,就是拙政园,我们没有进去,而是来到苏州河边拍照,以后又沿着古街道漫步,无论是博物馆里、苏州河边、街道两旁到处都是满满的人,而且是很年轻的人,这是一个周五,既不是周末,也不是节假日,我很好奇,难道他们都不用上学和上班吗?他们不工作,靠什么生活和消费?

3.上海

5月18日,我们坐高铁又来到了上海,第二天5月19日是主日天,也是耶稣升天节日,属于教会八大节日之一,我们就来到了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参与弥撒,可能是因为大节日,教堂里满满的人,我们去的较早,又坐在前面,只觉得领圣体时,好像永远有领不完的人。弥撒结束后,我带吕姐参观、介绍教堂,虽然吕姐到上海多次,但来这个教堂还是第一次,她很激动、很新奇,特别是我告诉她,教堂里有先教宗保禄二世的圣髑,还有圣女德肋撒的圣髑,她更是虔诚祈祷不疑,古老的教堂内部装饰的美轮美奂,我们尽情地拍照。

从教堂出来,教堂门前的大广场,经过很多年的拆迁、扩建,终于修建一新,很开阔,绿化做得太完美,是游客和当地人休憩的好去处,是一个重要的打卡地。教堂旁边还有新修建的、现代化的徐家汇书院,我们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十二点,教堂的钟声响起,经久不停,我突然想起教堂里又有英文弥撒了,我们又回到教堂里,这次坐在后面参与弥撒。不愧是大上海,与国际接轨,所以外国人很多。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教堂里参与中文弥撒的绝大部分是老年人,而少有年轻人,参与英文弥撒的大部分却是年轻人,而少有老年人。

距离主教座堂不远处,有一个徐光启公园,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徐光启纪念馆,徐光启的石雕坐像之下注明了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但并未提及他是中国天主教的开山鼻祖。公园很静谧,人很少,只有几个老者在下棋,几个老人在唱戏,与教堂前的大广场热闹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算是闹中取静吧!

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到一个僻静拐角处,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建筑物:土山湾博物馆。门很小,外人根本看不出哪是进口,我们询问了才推门进去,我这次是第二次参观博物馆,没有了第一次一个人看的激动和仔细,这是一个记录上个世纪初,上海的、大量的孤儿们在天主教会的生活、受教育、学习生活技能、学习艺术,成长的过程,以及天主教会在上海开办学校、医院等等的历史记录。

博物馆把近三百年的上海天主教会历史尽可能的浓缩、简化,室内光线昏暗,展馆也很小,寥寥几个人,不到半个小时就看完了。不像苏州博物馆,把一些展品尽可能地放大再放大,而且房间宽敞明亮,好像一年365天,天天人流不断。两相对比,我心中有点失落。

我们在大上海呆了五天,去了外滩,坐了游轮,去了豫园、城隍庙,去了七宝古镇,所到之处,都是游人如织,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还去了上海吴淞炮台国家湿地公园,那里距离市区较远,偌大一个湿地公园却是游客很少,中午在公园餐厅吃饭,才看到有一些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老者。走到公园的尽头,有一个国际大游轮靠岸和登船的口岸,看得出有很长时间停运了,所以显得荒凉。

4.上海佘山

5月23日中午,我们来到了上海佘山,这次我们带来了吕姐的表姐,所以我们现在是三个人了,吕姐的表姐叫叶子,她在上海居住了十多年,她原是老教友,由于家庭和身体的原因,她成了冷淡的教友,这次因着我们团聚,又激发起她爱天主的心火和热情,她很渴望重新成为一个热心的教友,她很虔诚、很虚心,跟我们在一起,她非常开心,甚至常年困扰她的失眠,在这几天也能安眠了,因为休息好了,所以气血、劲头也足了,75岁的人,完全没有一点老态,很敏捷。

在佘山脚下的酒店住下,吃饭、休息好后,下午我们首先打车,来到佘山修院,我们首先参观了修院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刘修女刚刚从七宝修女院调派来工作,她是我上个世纪1995年,第一次来佘山朝圣时认识的修女,那时她还是金鲁贤主教的秘书,我们是认识将近三十年的老朋友了,可以说是莫逆之交。整个修院都经过重新装修,图书馆也不例外,所以无论是藏书室还是阅览室,都很现代化,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图书馆里外文书籍的藏品,装满了整整一间屋子,可见外文图书资料之丰富!

带领我们参观讲解修院的还有一位吕神父,他原是武汉中南神学院的神父老师,我二十多年前常去武昌教堂望弥撒时,顺便去隔壁的中南神学院玩,找吕神父聊天,我们可以说是老朋友、加老乡了,后来中南神学院关闭了,现在他是佘山修院的常驻教授了,他也是我在石家庄神学院上课时的老师,也是石家庄神学院的客座教授,他非常热情的带领我们参观、讲解。修院规模不大,但很精致、紧凑,现在修生人数很少,大概总共只有十几个人,这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圣召奇缺,所以修院显得冷冷清清,非常安静。

从佘山修院出来,我们沿着山脚绿荫道,来到了佘山进教之佑大门前,这里倒是大门紧闭,才是下午四点半,就已经谢绝教友们登山了,从前可不是这样,大门总是到晚上九点才关门的,方便虔诚的、远道而来的人们随时上山祈祷。我们三人在大门前徘徊、磨蹭,久久不愿离去,终于等到一个机会,进到大门开始爬山,来到中山堂还赶上参加了一台弥撒,由于山下大门紧闭,所以教堂里教友很少,从中山堂里出来,我们暂时没有继续登山,因为天色将晚,而是来到中山堂前的一片开阔地,人称三圣亭,就是大圣若瑟、圣母、耶稣三个圣人的小亭子。这是所有来佘山的教友们首先必须祈祷的地方,我们也不例外,分别跪在三圣亭前诵念玫瑰经。祈祷完毕,我们休憩、照相。不仅三个圣人的小亭子精美,亭前还摆满了鲜花,而且四周树木参天,古树、竹林遍布山野,不论山上山下,绿绿葱葱,汉白玉的三圣亭点缀其中,风景独特、美丽极了!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到山下酒店,早点休息了。

5月24日,早上四点多,我们就起来,收拾、吃早饭,不到六点就出门,来到山脚下,刷身份证、登记,才能开始上山,这个程序变化让我有点吃惊。

我们不敢怠慢,我是直奔山顶,沿着上山路,我的前面都有老人在拾级而上,他们早已在我们前面登山了,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却一刻不敢停留,终于登上不太高但有些陡峭的山顶,来到山顶大教堂,这大教堂在一百多年前,就被教宗册封为远东第一大殿,此时大殿里面已经坐满了一半的人,只剩下最后两排空位,前面要留出空位给神父、修女、修士,据说全上海的神父、修女、修士们凡是能动的,这一天都要上山参加由主教主持的大礼弥撒。弥撒是十点开始,可是不到七点,山顶大殿里就已经座无虚席了,而且几乎全是老人们,有许多老人只能席地而坐了。

早上八点半,上海教区的沈斌主教带领神父、修女、修士二百余人及教友们千余人,从中山堂前的三圣亭祈祷开始,开启了圣母游行仪式,大家手捧鲜花、手拿念珠,边诵念玫瑰经边沿苦路拾级而上,由十八位年轻的神父们分成三组,在友爱中团结合作,交替着扛起“圣母像”游行上山。不到十点,游行的队伍来到了山顶大殿外。此时教堂外,钟声响起,鼓乐队也吹起了号角,真是响彻云霄啊!整修一新的古老的大教堂,在新的节能灯和旧式的吊灯交替的灯光照射下,在刚刚铺上的长长的、崭新的红色地毯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明亮,高耸的彩色玻璃窗,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讲述着一个个圣经的故事,给人的感觉好像这就是天堂了吧!真是无愧于“大殿”的称号啊!

2024年5月24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她是佘山山顶大殿的本堂瞻礼日,也是进教之佑圣母瞻礼日。今年5月24 日具有特殊的意义,她是中华佘山圣母一百周年,是首届中国教务会议(上海主教会议)召开一百周年,是先教宗本笃十六世钦定全世界天主教会为中国教会祈祷的日子。为纪念中国天主教主教会议召开一百周年,在罗马宗座传信大学还专门举行了一场国际会议,将焦点集中在一百年前的全国主教会议的经验上,领悟其重要性和天主教会在中国历程的现实意义。为此,中国的上海教区沈斌主教专门去罗马参加了此次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然后沈主教又于5月23 日下午从罗马乘飞机赶回上海,第二天在佘山大殿举行大礼弥撒,隆重庆祝一百周年,并感谢天主对中国教会的特别眷顾和降福!我很有幸的见证了这一百周年的日子!

“佘山圣母——进教之佑——为我等祈!”


佘山山顶大殿

沈主教主持大礼弥撒

作者与刘修女

5.后记

先教宗本笃十六世还于2007年5月27日致《中国教会的牧函》里这样写道:“亲爱的全体牧者及教友们,5月24日是敬礼童贞圣母玛利亚《进教之佑》的礼仪日。在上海的佘山圣母圣殿内,人们非常热诚地恭敬进教之佑圣母。未来可把她建立为全世界教友联合为在中国的教会的祈祷日子。同时,在这个日子里,普世教友,特别是华裔教友,将表现出他们对你们的手足友爱之情和关怀,祈求历史的上主赐予你们恒心见证的恩宠,使你们在过去及现在为耶稣圣名所承受的苦难和你们对祂在世上的代表的英勇忠诚……即使有的时候,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已经失败了……终将获得赏报。”

为此先教宗本笃十六世还专门写了《向佘山圣母颂》:

“至圣童贞玛利亚,降生圣言之母,又是我们的母亲,您在佘山圣殿被尊称为《进教之佑》,整个在中国的教会满怀热爱瞻仰您,今天我们投奔您台前,求您护佑。请垂顾这天主子民,并以母亲的关怀,带领他们走上真理与仁爱的道路。……”

弥撒结束,我们流连忘返,徘徊在佘山森林公园里,下山后,我们又打车,来到了泰晤士小镇,这是一个微缩型的欧洲小镇,很真实,有小教堂,却是没有开门,有古典与现实与未来幻想相结合的书店,欧式建筑各具特色,也都开门营业,却是游客很少。

5月26日,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佘山,告别了上海,告别了叶子姐,坐高铁来到了盐城,看望我的亲人小舅,老人家今年86岁了,虽然整个胃切除有六年了,但能吃能睡,精神头不错,思维敏捷,还关心国家大事,知道我信教,就问我对当前巴以冲突的看法,打打小麻将,甚至还边吃饭边看电视里的下围棋,因为他退休前是中学的数学老师,还能去小水沟里捕捕鱼,真是安享晚年啊!

我是第一次来盐城,见到了我多年未见的表弟、表妹,还有从未见过面的表侄女,她非常可爱、热情、活泼,没有一点独生子女的骄纵、冷漠、孤僻,她对我们的到来很感兴趣,总是找机会和我们相处,问我们的家乡怎样?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无论我们说什么,她都很高兴的认真听,虽然二十多岁了,依然很单纯、很天真、很孝顺!

听我表弟介绍,这个盐城基本上是后来填起来的陆地,以前都是大海,所以这里大部分人都是信佛教,现在我们看到的村庄、田地,大部分种植油菜、桑叶。

我很奇怪,盐城小镇没有天主教堂,用手机高德搜索,整个盐城市都没有天主教堂,倒是有不少的基督教堂。

盐城小镇规划建设的不错,干净、整齐有序,新建了现代化的高铁站、飞机场,宽大的主干道,准备打造一个未来的旅游城市,现在还算是中国的新农村了。

5月28日,我们终于结束了16天的朝圣之旅,从盐城坐飞机回到了石家庄(国际庄)。回家后,近一个星期,人都感觉很困乏,因为精神松弛下来的缘故吧!感谢天主!这一路上没遇上下雨,而且天气凉爽,气候宜人,太适合旅游了!

这次朝圣之旅,给了我许多的感慨,我不得不记录下这历史的瞬间,有感而发!

张立群写成于石家庄2024年06月19日  

本文标题:我的朝圣游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