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3:25)尤其是“心术不正的,必然消逝”。(哈2:4)对一些特别邪恶的杀人者,神为他们的死的情节,设计得曲折而离奇。
原因在于,传福音时,并没有将圣经带入他们的生活,当传福音的教友走了之后,久而久之教友们将文言文的《圣教经课》念成了俗套,热情随即消逝。另外,也是由于长时间找不到神父办告解或解决问题。
这仅仅是一个随着我们年龄增长渐渐会消逝的不切实际的梦想吗?不!男人和女人作为受造物,注定有更伟大更长远永恒的目标。其他的一切将是永远不够的。
在流转不停的生命的途程中,妻还真实地存在着,并非我想象的永远消逝于无形,绝对地化为乌有的绝望。而且不仅有踪迹可追,将来还可以在宇宙的另一个境界再度团圆,享受真正的生命。这无疑对我是一个极大的慰抚。
这仅仅是一个随着我们年龄增长渐渐会消逝的不切实际的梦想吗?不!男人和女人作为受造物,注定有更伟大更长远永恒的目标。其他的一切将是永远不够的。
在患难中,他以祈祷为食粮,将困苦视作与主同祭献的过程,成为他“旧人消逝”的洗礼,如同小德兰的“神婴小路”一样,完全依偎在天主怀里,依然心怀信德之火。
如果我们藉着同他相似的死亡,已与他结合,也要藉着同他相似的复活,与他结合,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旧人,已与他同钉在十字架上了,使那属罪恶的自我消逝,好叫我们不再作罪恶的奴隶,因为已死的人,便脱离了罪恶。
天空飘着濛濛细雨,本来已经碧绿的草和树本,现在被雨水一浇,更显得浓翠逼人,整个森林,连同其中的草地,都绿成一片,绿色仿佛塞满了寰中,涂满了天地,到处是绿,其他的颜色仿佛一下子都消逝了。
另一方面,教人婉惜地说,我们得承认「慈悲」的行径正在大文化中消逝。有时「慈悲」一词已近绝迹。然而,没有慈悲的见证,生命变得贫瘠,不会结果,犹如被丢弃于不毛的荒漠。
另一方面,令人难过的是,我们得承认慈悲的行径正在普遍的文化中消逝。有时慈悲一词已近绝迹。然而,没有慈悲的见证,生命变得贫瘠,不会结果,犹如被丢弃于不毛的荒漠。时候到了,教会应欢欣地重拾慈悲的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