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够把财物的捐助行动与社会的重建整合起来,建构一种新的慈善理念——“社会慈善”,从而改变那种财物捐献式、弥补型的公益慈善模式。
“我每周禁食两次,我一切的收入都捐献十分之一。”背景:犹太律法要求每年守一次赎罪日禁食,而法利塞人每周两次禁食,远超律法,是出于敬虔的表现。但他们往往将这些作为夸耀的资本。
“我不能帮上什么忙,但我也想尽自己一份力”,50多岁的岳贵祥教友因病无法走路,托乡亲捎去捐献的100元钱和一条香烟,“无论如何,我一定得跟大家在一起。”
首先,美国教友对教会很慷慨,非常支持本堂神父,建教堂的费用都是教友们捐献的,不但没寻求教廷的帮助,而且他们还给教廷捐钱,教廷给传教区的钱,有的是从我们这边来的,同时也帮助第三世界的教会。
2.梵二会议及神职、修女培育(1)修院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教会复兴的同时,修院得以重建,但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物资、师资、教材都很缺乏。由于和修院培育方向及培育精神有关,我们不得不再提特利腾大公会议。
「他在他的伤处倒上油与酒……包扎好……带到客店……」历史背景:油和酒是当时普通的医疗物资(油有舒缓之效,酒有消毒作用)。客店是旅人的休息地,通常为简陋之所。
背景说明这不是对生活物资的否定,而是一种简朴与全然信赖天主供应的生活方式。“问候人”在东方文化中常是冗长礼仪,耶稣要求他们专注于使命,勿被琐事拖延。
3月1日周六在参观杨家桥天主堂时,本堂薛建刚神父特地告诉我,堂内的空调是一位来自河北在苏州工作定居的教友捐献的。显然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苏州教友”也正在逐步融入苏州教会之中。
这块奖杯是美中天主教协会代表中美教会及捐献合作者对包括已故负责人林慈华神父和翁德光神父及现任主任田明德神父在内的玛利诺会神父修士修女之卓越贡献的感恩表示。
通过诸如此类开展得有声有色的活动,台中教区每年都有定向的善款或物资到达非洲那些有需要的人手中。香草修女是人们给玛利亚方济各会的修女们取的一个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