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教为例,虽然佛教信奉的六道轮回与中国的祖先崇拜观念并不一致,但在经历了抵达中国初期被排斥和拒绝的考验后,为避免冲突,作为外来宗教,佛教随即灵活地调整了策略,不再突出强调双方的不同,进而采取了较为温和的包容态度
13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孤苦;被误判、被拒绝、被抛弃……似这般情景,怎一个苦字了得!然而,没有苦哪有甜,不经风雨,哪见彩虹!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对抗遭受接连重击,他就开始渐渐相信他本曾拒绝的事物。这种理论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婚姻时,情形虽略有不同,但大体上是一样的。
作为教会基金会,在赈灾中,进德赈灾团队将拒绝锦上添花,坚持雪中送炭的原则,善用大家的每一笔捐献,携手爱心捐献者代表公开透明地考察和实施项目,接受大家的现场和网上监督。
逃离战争或饥饿的移民不能被拒绝,因为他是人,我们必须予以接纳,使之融入我们的社会。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把移民关在贫民窟里,而融入意味着接纳,给予他们教育和工作的机会。
但事实是,当我们对有需要的人视而不见,就是拒绝耶稣本人。如果我们愿意成为更富有慈悲的人,我们就必须愿意站在他人的身旁施予援助——即使这会给你自己的生活造成困难。
以后,法国地理学会、法国社会学学会又向他授予金奖和大师称号,他却几次拒绝这些荣誉,表现出一位伟大博物学家谦恭的美德。
成圣或回归父家是天主公平地赐给每个人的权利与福气,人本来不能拒绝,也无法放弃,但人因选择“愿意”接受或选择“不肯”接受,使得结果大异其趣。
经验之一:觉察到抗拒的不健康模式影响自己与天主、他人的关系,原来情感记忆中有想得到母爱而被拒绝的经验,祈祷中向主表达,默观到一婴儿躺在母亲怀中吸乳、安睡,享受良久,直至饱足。
这样,让祂的爱完全和绝对地占据你的心,排除任何干扰,进入祂的爱中,且不断地努力,加深对祂的爱,凡事寻求祂的喜悦,从不拒绝祂的圣意。要接受从祂手中赐给的一切——这样的一颗心就会不断地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