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所以啊,没有节制的忙,会使我们失去许多机会,我们是否应该抓住今天,趁着我们还年轻,来思考灵魂的问题呢?甲:那我该怎么办呢?我现在实在……乙:太忙了!甲:等我退休以后吧?乙:太老了!
像圣奥斯定(奥古斯丁)的神学影响深远,他的原罪、恩典等理论塑造了西方教会的神学体系;而在东方教会有着独特的神学思考传统。这些不同的神学传统可以相互交流、借鉴,促进神学意义上的合而为一。
他强调他的书只是为这种病症泡制了一付小小的“解药”,为其提供“一个自省的机会,一种深思的冲动”,而进入灵性的思考。如此而已。(全文完)
在一个忽视逻辑和缺少理性思考的环境中,人们普遍会随大流,或者认为“长上就是真理”。其实,每个人都是人,而不是天主(神)。我们需要有探索真理的精神;我们也需要直接面对事实的诚实勇毅。
让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像天主的儿女一样祈祷,而非像奴隶。人必须总是自由地祈祷。“今天我必须为这个、这个和这个祈祷,因为我答应了这个、这个和这个。否则,我就死定了”。不,那不是祈祷!祈祷是自由的。
礼仪的神圣、隆重、适当的时间,如何平衡,还望大家分辨、讨论、思考,以期为日后为更多教区的晋铎、晋牧典礼积累来自基层的实践经验,让祝圣礼仪更神圣、庄严,也更合情合理,符合教会的共融精神,并服务大众的本质。
服务社会的首要表现就是遵守规律,遵守法律;服务社会的终极目的是引导身边的人体验到你们身上的福音精神和生活的责任,也就是引导人们遇到主耶稣。
但他不明白信仰天主就是信友的命,是信友生活的终极意义。在三个舅中,岁舅文化程度最低,吃的苦也最多。为了更好的谋生,岁舅学了一手木匠手艺,打家具做门窗样样在行。
在14世纪拜占庭神学家尼古拉斯·卡巴西拉斯(NicholasCabasilas)所著的《基督里的生命》一书中,我们重新发现了柏拉图的经验,即这种被新的基督信仰经验所改变的怀旧情结中的终极对象,仍属于无名
因为教会对中国人来说毕竟在表达方式上、内容上都是外来的,所以如何透过我们的文字、文化、风俗习惯,能够贴切地表达出教会的核心思维和核心的作为,而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令人易于接受,更利于福传事业的开展,是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