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道成肉身居住在人间,充满了恩宠和真理,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以色列,祂的族人被罗马人统治,他们每天都祈祷默西亚来救他们脱离民族的羞辱,主基督来了,却不是他们期待的那个样子,最后他们决定出卖耶稣“因为一个人替全民族死是合算的
以色列的先知们更进一步。他们亲身体验了无辜者中之最无辜者—天主—为一个愿自行其是的民族所拒绝的痛苦。
答:当时以色列人在旷野,安息日尚未完全规定处罚方式,天主明确指示处死拾柴人,表明安息日的神圣性。教理提示:安息日为天主设立,旨在休息、敬拜和亲近天主(参《教理》2174–2188条)。
这近三十年的考验,岂不像以色列民在旷野中的漂泊?圣咏中的哀叹:“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咏22:2)或许也曾回荡在他心中。
她任国务卿之后,有一次刚从第24次以色列,巴勒斯坦之旅回来,海斯堡神父给她打电话表示慰问,并建议她请以色列总理和巴勒斯坦总统到圣母大学在威士康星州的退修会之地和谈,让他们远离华盛顿。
以色列在他圣咏中的一篇这样唱着(咏113,5s),既赞颂天主的伟大,也赞美他慈爱地接近人。天主住在高天,却向下垂顾…天主是无比地伟大,他远远超乎我之上。这就是人的第一个经验。
本科毕业后,一个从以色列到菲律宾讲学的修女愿意提供给戎修女去以色列学习的奖学金,之前她已经学过希伯来文。这次是一个短期的希伯来圣经培训。那时中东的情势很不好,战乱频仍,但她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圣地。
而梅瑟指出:以色列的天主并不远离人,其诫命是可以理解和遵行的。灵修意义:这节圣言让我们认识到:天主的法律不是一种无法达成的理想,而是可以在恩宠的辅助下真实生活出来的圣德道路。
“无酵节”:无酵节(逾越节的一部分)是犹太人最重要的节庆之一,纪念天主带领以色列子民出埃及。这时耶路撒冷聚集了大量犹太人。灵修启示:这段经文巧妙地与耶稣的受难相连。
这在以色列传统中象征家族的延续与民族的祝福。灵修:撒杜塞人引用圣经法条,却未能明白其真正的神学意义。他们拘泥文字,却拒绝启示的更深内涵。我们要以“信仰之眼”来看圣言,而不是挑剔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