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刚列举了“信德伟人”(如亚巴郎、梅瑟等),作者以他们为“证人”,现在在第12章将他们视为围绕我们的一朵“云”(希腊文:νέφοςnephos,象征庞大的群众),鼓励信友效法其信德。
恭读圣路加福音14:25-33第25节:「那时候,有许多人与耶稣同行,他转身对他们说:」背景:耶稣在朝向耶路撒冷的旅途中,群众愈来愈多地跟随祂,但这跟随未必意味着真正的门徒身份。
第1-2节:「那时候,耶稣看见群众,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解读:「上山」:象征着默观与启示(如梅瑟登山领受法律)。「坐下」:拉比式的讲授姿势,表示权威。
而所谓机会,就是趁群众不在跟前的时候(参路22:6)。主耶稣叫伯多禄、若望预备最后晚餐的地方,可能是耶稣和耶路撒冷的某个门徒事先密密地约好的(参玛26:18),犹达斯并不知情,所以没有去告密。
泛舟加里肋亚湖:主耶稣曾在此召叫捕鱼为生的门徒,在船上向岸边的群众宣讲天国的道理,并劝人悔改,我们也试做主耶稣的门徒,乘船漂荡在美丽宁静的湖面上,清风拂面,心旷神怡。
(29)信从父派遣来的那一位,作为对群众的解惑,也是主希望透过福音作者留给我们的一份永恒邀请。
(路3:10)-当若翰洗者向人宣讲悔改的洗礼,好迎接默西亚时,群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要作出许多决定:「我们该作什么呢?」
梅瑟在山上四十昼夜(出24:18),群众见梅瑟迟迟未归,就要求亚郎给他们造一个金牛当做朝拜的神。当梅瑟从西乃山下来时,发现人民所犯的严重罪过,便将和天主订立盟约的两块约版摔碎在山下(出32:19)。
耶稣,达味之子,可怜我吧!”群众认们这是对耶稣的大不敬,禁止他这样大声喊叫,我也用肘部捣捣他,提醒他不要太莾撞,但他越发一声高过一声地叫着。
他曾写信高主教报告无法进入祖国的困难,感叹说:“我体悟了人无法永远停留在这世界,我们不过是旅途群众的过客而已。我能踩上祖国领土只是一刹那而已,是以中国人及外国人的身份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