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到了壬子年的春天,戈仲坊在河间遇到景州的李生,两人偶然谈起了这个梦,李生一听大奇一惊,说道:“这是我家堂弟家的屏风上题写的一首咏梅花的诗,句子并不出色,这屏风与题诗又是如何进入你的梦境中的呢?
另一位英文名字叫博比的,他父亲王世景是中国北部整个银行系统的老总。都是极富有的人家。王世景最后被国民党枪杀,尽管他试图用两车银子买回自己的性命。他的儿子逃到美国。
同时,广东省内讲客家话的叶培、余信望、蔡谦益、余保卫、余少青、余志坤等神父,讲潮州话的李问津、柯维勇、李映岳、李作欣、林和隆、姚克韩、张义平、张文贵等神父,还有讲普通话的北京教区刘国志神父都曾经应邀到深圳短期服务
教宗继续谈道:不,耶稣会士总是不停地思索,以基督为中心,展望必须向前迈进的愿景,他的真正力量正在于此。这股力量激励耶稣会进行研究、创新并慷慨奉献。
全文参考书目RoguetA.M.着,侯景文译,《今日弥撒》,信德室。罗国辉着,《踰越》(四旬期、圣周礼仪沿革及意义),信德室。罗国辉着,《礼者.履也》,台北光启社,1996年(三版)。
(《祢喜乐的仆人:有关司铎灵修的默想》,姚景星译,石家庄:“信德”,2006年,第5-6页)拉辛格神父看到的是,同一时代中,那些冒险去宣讲天主的圣言,为了圣言的缘故而不顾一切的人,是不会徒劳无益的。
随团最长者景和平弟兄说:我今年虽已79岁,但始终没有掉队,是天主在给我加力量。我也从中体会到耶稣为我受苦受难的莫大爱情及昔日传教士们不惜性命,不畏艰难险阻,亦然来华为爱而献身的高尚精神。
周景勋神父:(香港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宗教学部主任)这次的研讨非常有意义,因为可以给社会一个具体的方向。宗教教育是一种心灵教育,在当今的物质社会中,心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物质越进步的地方越需要心灵教育。
他与进步人士景梅九(《国风日报》社长)等创办《出路》周刊,与《西京日报》的郭英夫、《西京平报》的李志亭等人积极合作发表战斗檄文,鼓舞民众的抗日激情;还与回族社区的贤达共同组织成立了陕西省回民抗日救国会;
首次到中国传教的是由景教徒于唐朝(618-907)时进行。经过多年来的尝试,终由利玛窦于明末(1582年)抵达澳门,成功令天主教在中国植根,开展漫长的传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