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依纳爵所说:“不是知道多少,而是内心的玩味品尝,更能满足人心”。“避静”既以“进静”为开始,必以“出静”为结束。
教宗指出,这是将自己的生命建造在向受伤的人心下跪的那一位身上,耶稣对我们说:“我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听告解是摘人心挖人眼!”“教堂杀害残婴!……”有的人点着了几张圣像,随后又把圣书、圣物投进火里。隐约地听见一位老人啜泣说:“作孽呀!作孽呀!”
德肋撒言辞简洁,直指人心。她从来不止于高谈阔论,而是身体力行。她说,我在孟买有一次不寻常的经历。那里正在举行一个有关饥饿问题的庞大的会议。我本该出席,但我迷了路。
我们也把年青一辈的人托付给天主童贞之母,使他们像奥斯定一样,不断追求完美的真理和爱,也就是基督:只有他才能够满足人心深处的饥渴”。
此刻,让我想起圣奥斯定说过的一句话:“找不到神,人心不得安宁。”
然而,藏族地区教会现状虽是世俗化导致的,但人是不能忽略心灵培育的,而信仰必定能坚强人心。宗教本质的神圣性,可以防止因物质、经济、科技和商业带来的人与人的分裂与疏离。
我们确信,到了圣门,上主将走到我们每个人身边,给予我们那安慰人心的有力话语:‘不要哭了!’(路七13)这是人类苦难与天主怜悯的相遇之门。
与朋友分享,我们会感觉很好;与天主分享,他不仅安慰我们的心,舒解我们的压力,即使那些在我们祈祷中求天主纪念的人,他也抚慰他们的心,并用天主的大能软化人心,顺着天主的旨意而生活。
天主的爱在万有之上独占首位,这爱能洞悉每个人的内心,识别人心最隐秘的渴望。教宗在禧年闭幕时发表的《慈悲与怜悯》宗座牧函中的这席话或许是教宗2016年最重要的讯息之一。教宗说,现在正是慈悲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