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圣咏22篇的第一节的内容,但在耶稣口中,这句话却承载了非凡的重量。这位一直与圣父亲密共融的圣子,如今却体会到了默不作声、缺席不在和险恶之地。
另外在青年弥撒中,为了活跃气氛,青年人在进堂咏和奉献咏时跳舞,感觉跟礼仪有些不协调,这时人们会重视他们,看他们跳得怎么样,而忽略了主礼的致候和提醒。在这方面,教会有什么规定?
圣咏也说:你的言语经过解释必会发亮光照,连知识浅薄的人也可以通达知晓(咏119:130)。我们学福音就是要得到基督的光照,懂得人生的意义。所以学福音就是要认识耶稣、效法耶稣做人处事。
在一个圣咏团当中,整体的声音并不是完全一样或单一的声部,而是各式各样的声音,是多声部音乐。如同圣咏团在歌唱时,每个人都聆听其他人的声音,使彼此得以达致整体的和谐。
一篇圣咏也说:“你把我的哀痛给我变成了舞蹈”(咏30:12)。我们分享成为使徒和上主门徒的喜乐!一种必须分享的喜乐。
他是圣经中首次出现的司祭形象,但他的背景、来历没有详细记载,因此他在《圣咏》及《希伯来书》中被视为“永远的司祭”,成为基督司祭职的象征(咏110:4,希5:6,7:1-17)。
在旧约先知传统中,天主是“穷人的保护者”(参阅咏篇68:6),祂不会任由他们的呼号被忽略。灵修意义:天主是正义的审判者。这节经文强调:天主记得每一个被欺压者的眼泪,也不会容忍义人之血白流。
我最喜欢的是达味圣王的圣咏23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他使我卧在青绿的草场,又领我走进幽静的水旁,还使我的心灵得到舒畅。他为了自己名号的原由,领我踏上了正义的坦途。
约旦河流经以色列和约旦,由北到南,像赫尔孟的甘露,时常降落在熙雍山(咏133:3),使生活在东西两岸的人常受降福。它因此令人想到由伊甸园流出的河流(参创2:10,13)。
记得那天我信手从包里取出了一本快要阅读完的费道明神父写的《奉献咏——与小德兰一起做退省》,交给了她,让她先拿回去看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