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每日要尽的责任让我们不得不停留在平常所在的地方,以及往往是千篇一律、有时又令人厌烦的日常工作,而在四旬期,我们获邀陪伴耶稣登上“一座高山”,以天主神圣子民的身分,体验一种灵修的特别刻苦经验。
就其功用方面来讲,圣堂首先是天主子民的聚会所,基督信徒是天主的新子民,也是天主大家庭的成员,在规定的日期,时间团聚在一起,共同举行礼仪:与天主交谈(祈祷)、向天主献祭等。
第四章举行弥撒的各种方式原文112.在地方教会里,主教由司铎团(Presbyterium)、执事及平信徒辅礼人员围绕着,并在天主神圣子民完全而主动的参与下,所举行的弥撒,具有重大意义,理应居于首要地位[
答:因为肋未人是被天主特别拣选出来,为以色列子民服务于会幕的。他们取代了以色列人中所有的长子,所以需要行洁净礼,以表明他们被分别出来,完全归属于天主(参阅户8:6-7)。
这是集体对盟约的重新确认,也是象征以色列子民要做出公开而具体的抉择:走向生命或死亡、祝福或诅咒。问8:本章对今天的基督徒有何启示?
透过历史回顾与严厉警告,天主呼唤祂的子民,不仅要耳闻目睹,更要以“能明了的心”去回应祂的恩宠。作为天主教徒,我们在感恩祭中每次回应“这是我的血,为你们和众人倾流”时,也是在重申我们对这永恒盟约的承诺。
这条命令不仅让人重回家园,更像是上主向流亡的子民伸出的温暖之手:天主仍旧记得祂的子民,祂的盟约从未改变。历史学者LesterGrabbe指出,这场回归并非一次性的大迁徙,而是一个持续数十年的渐进过程。
可是,一般司祭性不仅不排除反而依赖于中介性的结构:如同只有通过耶稣基督这一中保,全体子民才能对天主作出奉献并服务于世界;同样地,耶稣基督也是通过中介把恩宠分施给世界的时候,宗徒职务就是其中最本质性一种中介
然而遵守“盟约”的天主绝不会放弃祂的许诺和对以色列子民的爱护。天主在充军之地,通过“神视”带领先知厄则克耳“回到”以色列地,让他看到天主对天主的子民未来的计划与预许。
教宗强调,「沉浸在福传气氛中的人,日复一日地吸收耶稣基督的情感、耶稣对天父与教会的爱,以及耶稣对天主子民的无私奉献。」 教宗提醒修生,他们并非准备从事一门行业或成为企业主管及官僚机构的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