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申二九-三十章)


2025-10-16 09:27:41 作者:刘铎

1753839447629768.jpg

《申命纪》第二十九章 问答

问1:梅瑟在本章一开始为何要召集全体以色列人?

答:
梅瑟召集所有以色列人,是为了在他们即将进入应许之地之前,重申他们与上主的盟约。这是一项圣约(foedus sacrum),不只是过往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警告与召唤。梅瑟提醒他们,他们亲眼见证了上主在埃及的奇迹与拯救,但仍需内心的明悟与忠诚的履行诫命。

问2:“你们亲眼看见了……但是,直到今天,上主还没有给你们一颗能明了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
这句经文表达了一个深层的属灵现实:人虽有眼、耳,却未必真正“认出”天主的作为。此处强调的是心的“明了”——即属神的悟性(intellectus fidei),这并非单靠理智,而是天主的恩宠所赐,使人真正信从天主的旨意(参见格前2:14)。

问3:为什么梅瑟要回顾以色列人过去的经历,如旷野四十年、击败敌王等?

答:
回顾历史是为了唤起信仰的记忆(anamnesis fidei),强调天主信实的领导与眷顾。即使在缺乏物质的环境中(无粮食、无酒),天主仍然维系他们,这显明祂是生活的天主,值得全心依赖。历史成为信仰的凭证,也为立约奠定基础。

问4:在本章中,梅瑟强调“你们今天都站在上主你们的天主面前”,这有何象征意义?

答:
这是一个礼仪性的表达,象征整个以色列民族共同参与盟约更新的神圣时刻。这包括各阶层、性别、年龄,甚至寄居的外邦人,表示这是一个普遍性的召唤(vocatio universalis)。天主的盟约不仅限于领袖或特权者,而是全体选民的责任与荣耀。

问5:本章中提到“附有咒诅的誓约”,这是什么意思?天主真的会诅咒人吗?

答:
“附有咒诅的誓约”是古代盟约形式的一部分,表示若有人违背盟约,自愿接受相应的后果。在神学上,这是表明人若弃绝天主、固执犯罪,将自招恶果。天主的“诅咒”并非恶意的打击,而是正义的审判(iudicium Dei),体现祂圣洁与公义。

问6:第18节提到“有人……心中庆幸说:我虽随心所欲地行事,仍平安无事”,为何如此严重?

答:
这是对“假平安”的警告。此人假借天主的名义,以为可以违背祂的法律却不受惩罚,这是一种属灵的骄傲与自我欺骗,等同“滥用恩宠”(abusus gratiae)。这正是今日信仰生活中要警惕的态度——外表虔诚却心中悖逆。

问7:第29节说“隐秘的事,属于上主……启示的事,却永远与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有关”,应如何理解?

答:
这是整章的神学高峰,指出天主的主权与启示的界限。不是一切都为人所能理解,但天主已启示我们遵行祂旨意所需的一切。这呼应了教会教导中“信仰的奥迹”(mysterium fidei)与“启示的足够性”(sufficientia revelationis):我们对天主的信赖应建立在祂所启示的真理上,而非追求祂未启示的“隐秘”。

问8:本章与今天的信友有何现实意义?

答:

我们也在现代“旷野”中行走,面对物质诱惑与信仰冷淡的危机。

我们受洗后也与天主立了新而永恒的盟约(在耶稣基督内),我们有责任活出这盟约的精神。

教会是今日的以色列,蒙召在天主面前“站立”,更新信仰承诺,忠于福音。

此章呼吁我们不要心硬、不要妄自为义,而要常怀敬畏之心、悔改之志。

结语:

《申命纪》29章是一章关于“盟约记忆与更新”的章节。透过历史回顾与严厉警告,天主呼唤祂的子民,不仅要耳闻目睹,更要以“能明了的心”去回应祂的恩宠。作为天主教徒,我们在感恩祭中每次回应“这是我的血,为你们和众人倾流”时,也是在重申我们对这永恒盟约的承诺。

如圣咏所言:“你们今天若听到祂的声音,请不要再心硬。”(咏95:7-8)

《申命纪》第三十章 问答

—— 归向的召唤,生命的选择

问1:本章在《申命纪》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为何重要?

答:这是《申命纪》进入总结与劝勉的高潮部分,梅瑟在此向以色列人发出最后的呼吁:悔改归向天主,并选择“生命”而不是“死亡”。这是整部《申命纪》神学的核心,也是天主盟约伦理的深刻表达,预示着内心归化(conversio cordis)的必要性。

问2:什么是“上主在你的心上行割损”?这与我们的信仰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第6节说:“上主你的天主必在你的心上……行割损”,这是旧约中罕见但极具深意的预示,预示了心灵的更新(参阅罗马书2:29)。在天主教信仰中,这象征着圣神在我们内心的转化,使我们不仅外在遵行诫命,更能由内心真诚地爱慕天主。这是悔改(paenitentia)的真正果实,也是新约“恩宠内生活”(vita in gratia)的前奏。

问3:若我们悖逆,天主还愿意接纳我们吗?

答:是的,本章最动人的主题就是:天主永不放弃祂的子民。即使人犯罪、流亡,若他“全心全灵归向上主”(第2节),天主就“转变你的命运,怜悯你”(第3节)。这显明了天主是“仁慈的父亲”(Pater misericors),永远愿意接纳悔改的子女。这段经文也奠定了我们在修和圣事中所体验的天主慈悲根基。

问4:“这诫命并不太难”,这是否意味着人靠自己就能完全守法?

答:不是。本段(11-14节)强调的是天主已将话语赐给我们,“就在你口里,就在你心里”。这预示了“话成了血肉”的基督(若1:14)和圣神在我们心中的运行。人不能凭己力完成法律,但天主透过启示与恩宠使之可能。教会教导我们:天主从不命令人行不可能之事,祂命令的同时也给予必要的恩宠(参见《天主教教理》#2002)。

问5:“生与死、祝福与诅咒”是任我们选择的吗?

答:是的,但不是独立于天主的选择,而是在回应天主启示与召唤中的自由选择(liberum arbitrium)。梅瑟说:“我已将生命与死亡,祝福与诅咒摆在你面前”(第19节),呼应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天主尊重人的自由,却也借先知、教会、良知不断呼唤我们“选择生命”,也就是选择与祂的共融。

问6:选择生命的实际行动表现在哪里?

答:第20节总结得非常清楚:

爱慕上主你的天主(dilectio Dei)

听从祂的话(obœdientia fidei)

完全依赖祂(fiducia plena)

这三个要素合起来,就是一个真正信仰者的生活态度。我们通过祈祷、领圣事、活出诫命来实现这选择,最终进入天主为我们预许的“福地”,象征天国。

问7:这章与新约有什么连接?

答:非常紧密!圣保禄宗徒在《罗马书》10:6-8中直接引用本章:“这话离你很近,就在你口里,就在你心里”,并解释为:“这是我们所宣讲的信仰之道”。这意味着基督就是那“生命之道”,祂使法律变得可行,并把我们带回天父的家。基督就是生命的选择、祝福的实现。

问8:作为今日的信友,我们该如何回应这章的呼唤?

答:每日更新自己的信仰选择:不断问自己“我今天选择的是生命吗”?

常领修和圣事:回应悔改的呼唤,让主在我们心中“行割损”。

认真聆听圣言:将天主的话“存于心、宣于口”,如玛利亚那样默想(路2:19)。

热切爱慕天主并履行祂的诫命:不是出于畏惧,而是出于对祂的爱。

结语

《申命纪》第30章是天主对子民的“心灵邀请函”:
祂不愿我们灭亡,而愿我们回头得生(参阅则33:11)。在基督内,我们今日仍面对同样的选择——不是法律上的重担,而是爱的回应。愿我们都选择生命,就是基督,并带领家人子女一同行走这生命之路。

申命纪第30章问答.pdf

申命纪第29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申二九-三十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