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教理能有助信仰的成长与成熟,并有着教育祈祷和祈祷中教育的任务,发展基督徒经验的默观层面。透过推广教理的培育,让信友理解祈祷的深意,从而活出祈祷的精神。
正因为如此,它也是见证的圣事,因为这与基督徒生命之成熟密切相关。”《教理》就这样论述。问题在于如何确保坚振圣事在实践中不会沦落为“最后的仪式”,即“离开”教会的圣事。
他从小就跟父母到田里做农活,体验大自然的纯朴、谦厚和广阔;正是他的家庭和童年背景塑造了他谦和、善良、开放和幽默的人格,使他总能够几近本能地贴近天主和他人。
虽然大多数堂区在福传方法上还处在探索阶段,但也有不少地方在这方面有了一些成熟的做法和经验。
我特别向往神父的人格和牺牲精神,在济南上大学时有幸见过洪楼的一位神父,他给我的印象是:神秘、博学、纯洁、高尚、亲切。”
他们先到藏族土司衙门找到那位叫褒若的亲戚,褒若马上向土司坚参生郎多吉禀报了情况,在赖三耶的促成下,藏族穆坪土司坚参生郎多吉和夫人格松成登、大女儿格宗苍旺珠玛,二女儿蓉沾哈木等举行家宴,盛情款待了戴维神父和赖三耶
但在德肋撒看来,她们的成功完全依赖于对穷人的关心和对穷人人格的尊重,“饥饿的穷人需要面包和米饭,同时也渴望爱和圣徒;饥渴的穷人需要水,同时也渴望和平、真诚和正义;无家可归的穷人需要用砖砌成的安身之处,同时也渴望一颗理解
重新认识耶稣,我们必须面对耶稣宣扬的真理,耶稣的人格和他的言论。谁能保证我们时代里的耶稣不同样有哥耳哥达的十字架在等待他?我们可以确认,我们不会像比拉多那样傻问真理是什么。
台湾文学大师林语堂说:世界上许多伟大的老师,他们的人格似乎较学识更有影响力。当我想起苏格拉底,与亚西西的圣方济各,并非因为他们写过任何巨著,而是他们流传下来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玛10:39)让我们先来看耶稣失去了什么:首先,他失去了天主的荣耀,成为奴仆的形象,卑微地降生在马槽里;(斐2:6-8)后来他还失去亲情、友情、失去人格和神格的尊严、连睡觉的地方也失去;还失去了里衣和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