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从西西里到中国
2020-05-23

他是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人;曾在中国担任耶稣会士和传教士;是在天主教本地化“礼仪之争”14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人物之一;通过对有关作品以及孔子著作介绍的翻译,他在中国与欧洲思想之间起到了媒介作用;为培养中国耶稣会士

在“教会礼仪与本地化论坛”开幕式上的欢迎辞
2011-11-17

在礼仪本地化的实践层面,虽然早在1939年中国的“礼仪之争”已被划上了句号,亚洲教友们允许祭祖了,但可惜无论从祭祖的民族传统上,还是译名翻译上,至今中国各地教会都还没有勇气跨出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接近的一步

一位以德化人的圣善司铎
2023-07-17

教会的完全合一,要等到本笃十六世教宗给中国教会的信函发布后及方济各教宗完全承认中国教会几位主教的合法性后,才完全消除了所谓的地上与地下之争

章开沅:价值体系的重建与人类文明的重构
2014-09-28

正当、合法的国家利益理应受到必要的尊重与维护;但毋庸置疑,许多国家的利益之争乃是历史的负面遗产,很难在一两代人之间化解。当然,不应过度悲观。关系共同利害的最大公约数,是人类的最大凝聚力。

佛教“天主”与天主教“天主”的区别
2016-06-17

这份通谕同时还对中国天主教尊孔祭祖等问题予以禁止和谴责,直接引发了其后天主教在中国被全面禁教的礼仪之争。但这是后话,与我们今日讨论的主题无关。

读经释义:常年期第十四主日(丙年)
2025-07-04

历史背景迦拉达人书的背景是关于“因信称义”与割损律法(即梅瑟法律)之争。有犹太基督徒坚持外邦人必须接受割损,才是真正属于天主的子民。保禄反驳说:我们因信仰耶稣基督,而非因守法律称义。

王艾明:本笃十六世对中国教会的神学启迪
2014-09-25

这就是我们今天来思考当代最有魅力的罗马公教会神学家和思想家,刚刚隐退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对于中国基督教的意义和影响所必须注意的历史背景,否则,我们就会陷入纯属被宗教、宗派、神学流派和世俗潮流所分割了的现实思潮之争

佛教"天主"与天主教天主的区别
2015-05-29

这份通谕同时还对中国天主教尊孔祭祖等问题予以禁止和谴责,直接引发了其后天主教在中国被全面禁教的"礼仪之争"。但这是后话,与我们今日讨论的主题无关。

特稿:在基督复活的光辉中见证神圣慈悲
2016-04-02

是礼仪之争吗?是国恨家仇吗?是不同的意识型态吗?是不同的阶级、国籍、文化和肤色吗?是开放或保守思潮的差异吗?是民主、自由、人权、公义的定义和内容吗?是历史和现实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吗?

特稿:在基督复活的光辉中见证神圣慈悲
2016-04-03

是礼仪之争吗?是国恨家仇吗?是不同的意识型态吗?是不同的阶级、国籍、文化和肤色吗?是开放或保守思潮的差异吗?是民主、自由、人权、公义的定义和内容吗?是历史和现实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