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斩草除根,需要政治行动,那是国际和谐共处的果实。
教宗解释说:“它使世界主教会议成了一种研究小组,以博学却抽象的演讲来论述教会的问题和世界上的灾祸;这是一种‘夸夸其谈’,以肤浅和世俗的方式进行,结果又陷入意识形态和党派平素不接果实的范畴,脱离天主圣洁子民的现状和分布在世界上的团体的具体生活
在祂的生命——特别在祂的苦难与死亡——中,我们看到痛苦及苦难的种子,如何地萌芽,而且在天国的圆子里结出永恒的生命果实。耶稣对圣父及对我们的爱,能让这份看似不可能的事(是痛苦转变福气)变成可能的。
每一个出于爱的小举动都能带来丰硕的果实。我们本着普世教会成员的身份,活出同道偕行的精神。我们怀着极大的热忱,在聆听的阶段中陪伴各个堂区的生活。我们的目标是:激发“与人们相遇”的意愿。
“这便是为什么需要扎根于祈祷、扎根于聆听天主圣言,从而每天更深入地成长,结出果实,把我们吸入的污染物转化成维系生命的氧气。为了做到这点,每棵树都需要一个简单而关键的元素:水。祈祷就是‘心灵的水’。”
不过,“成圣不是专为少数人保留的,不是的;成圣是天主的恩赐,要求受到接纳并为我们和他人结出果实。我们蒙受天主的选择和爱,我们必须将这爱带给别人”。
我向他保证我的祈祷和努力,好使我们在法纳尔的圣乔治圣殿举行神圣礼仪时的和平拥抱能结出果实”。
此一内在的态度可引领他们结圣神的果实,(参阅迦5:22)并以新的心情,对于那些有需要的人给以物质上的帮助。与天主、与近人和好的心,是一颗慷慨的心。
但是应毫不犹豫地品味圣神的果实,在圣神在我们和所有人之内产生的效果中找到我们的幸福,就是:爱、喜乐、忍耐、和蔼……(参阅迦5:22-23)。
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陈方中教授从文化交流与政教关系、福传的果实——教友及有效的教友培育方式——教友团体三个方面探讨了利玛窦后的福传路线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