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上海教区举办纪念利玛窦神父逝世400周年研讨会


2011-01-20 11:06:14 来源:《信德报》2011年1月1日,1期(总第432期)

    本报讯  2010年是被誉为“中国传教之父”的利玛窦神父逝世400周年,上海教区举办了以“对话、友谊、福传”为主题的纪念研讨会。
    “上海教区举办的这次研讨会是我参加的国内教会举办的规格很高的一次,与会人员广泛,这样可以使教会倾听到各界的声音。同时会议也从以利玛窦神父为代表的传教士在中国建立教会的过程中,得到了值得当代教会引以为鉴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休研究员任延黎教授在接受“信德”采访时,认为过往对天主教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交流层面,而真正研究中国教会现状的很少,所以,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很有现实意义。

    该研讨会于2010年12月9-10日在上海徐家汇主教府小圣堂举办,来自上海、北京、香港、台湾等地的15位学者专家在研讨会作主题演讲或发表论文,上海教区的全体神父、修女、修士参加了研讨会。
 

    95岁高龄的金鲁贤主教在9日的开幕式上指出:“利玛窦以他的智慧为中国教会打下了基础,指明了道路——即当今的福传非常需要教友们的积极参与。我们要深入到利玛窦的心灵当中,得到他的智慧,让他的智慧来指引我们。”金主教希望教区的年轻一代运用智慧来处理、管理、引导教会,使上海教区、中国教会按照利玛窦的传教路线和传教精神,按天主的圣意前进、发展。
    研讨会每天两场,上午的演讲以学术为主,下午的演讲以牧灵为主。
    参加完此次研讨会后不久就被擢升为万民福音部秘书长的香港慈幼会会士及香港圣神修院神哲学教授韩大辉神父,首先作了题为“利玛窦《交友论》”的主题演讲。韩神父认为《交友论》中的“友道”透露了利玛窦先知性的睿智,这“友道”包含三重意义:四海之内皆兄弟,超越的渴求及智慧和贤德。韩神父结论说:“利玛窦不但是很多人的朋友,也是‘先知’,他对中国福传拥有先知性的见地。因此,“我们应该反思利玛窦的智慧,以促进福音与文化的互动。”
    任教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的经济伦理学博士瑞士籍罗世范教授,认为利玛窦对人生哲学、灵性和自然科学的研习与精通,使其人性和智性之旅得以升华和延续。
    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陈方中教授从文化交流与政教关系、福传的果实——教友及有效的教友培育方式——教友团体三个方面探讨了利玛窦后的福传路线及精神。陈教授指出:“历史和现实的状况是类似的,教友在中国教会中大致上没有扮演适当的角色,教友信仰的持续培育也一直是中国教会的难题,各地都有福传人力匮乏、望教友或新教友信仰贫乏或偏差的现象。”他认为基督新教组织教会及发展教会的概念,确实值得我们参考。
    德国图宾根大学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张可创教授在演讲中,总结了利玛窦神父的精神和行为对现代的福传工作的七点启示。在接受“信德”采访时,张教授表示:“这次研讨会本身来说就是一个福传工作。研讨会一个好的方面就是站在学者的角度发言的人占80%以上,这种与以往站在教会立场的不同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沟通,更好地推动福传。”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博士生导师李天纲教授,台湾辅仁大学校长黎建球教授,上海市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晏可佳教授,上海教区高超朋神父、马达钦神父、刘淑静修女等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文或演讲。
    研讨会最后围绕上海教区推动的“徐光启列品事宜”对中国教会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研讨会筹委会的执行秘书陈瑞奇神父告诉“信德”,希望利玛窦和徐光启能够早日列品,如果可能明年可以举办一个活动来推动徐光启的列品,这样会更好地鼓励中国的教友坚定信仰并积极福传。
    “2010年是上海教区制订的‘利玛窦年’,研讨会是纪念利玛窦系列活动的一个中心,将‘利玛窦年’推向了高潮。”陈瑞奇神父表示,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利玛窦的传教精神和方法,希望能有助于把全国的福传,特别是上海的福传搞好。

本文标题:上海教区举办纪念利玛窦神父逝世400周年研讨会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