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中青年司铎培训班时,好多神父要求我安排一些福传的题材,办班期间也邀请了基督教的朋友作分享。通过办班,很多神父的福传心火被点燃。
直到1994年冬天,锦州本堂胡保平神父在堂口举办了一个5天的教友培训班,姑姑让马文杰参加,他很不愿意,但是为了不让姑姑生气,他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去了。没想到,天主就在这时召叫了他。
如此的灵修栽培,在每期学习培训中历久弥新,这是我们与其他培训班不同的地方。
圣若瑟堂区每主日有慕道培训班,都是来自大陆的年轻移民,大部分是福建人,有的需要几个小时的车程,每位慕道者至少要有四个月的培训,每主日两个小时。每周都有不同的课程安排。
于是,我从一名读者变成了一名“信德”的通讯员,并且,受“信德”的邀请,几次参加培训班,我特别感谢“信德”对我的培育,使我走上了文字福传的道路。林书影事业的帮手“信德”发刊500期了!
我在陕神还讲授过的课程有给修女培训班的《天主教教理》及神学班不系统的《讲道学》,讲授时间很短,而且不成系统,就不必细谈了。二、我在陕神的班主任工作在每一个学校,班主任是基层工作,与学生最接近的工作。
逢年过节教友集中回家的时候,针对打工者的生活,为他们举办专场的培训班,及再培训和帮扶计划,在细节上给予他们关怀,在情感上给予支持。
“修士还去新都办培训班,我们就明天去买军鼓,也好一同送送修士,这正好啊!”我很乐意的接受第二天去成都买军鼓的建议。
会议中的交流探讨令他受益匪浅,回来后,他心怀夙愿,成立了“合唱交流会”,计划在本地区内推动合唱,举办音乐培训班,借此共同推动教会圣乐事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歌颂赞美主。
“完美珍珠”则强调人经过努力地寻找,最终寻到了真理,比如,不少新教友通过书本、培训班,以及各种方式几经曲折才好不容易认识了信仰,进入了教会。不管那种方式,“变卖一切”都是必须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