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先当富翁再当慈善家


2008-02-03 09:48:33 来源:新华网

  一个老师问他的学生的志愿。一个孩子答,他要当富翁;另一个说,他要做慈善家。

  同学们都认为,第一位志存高远,而对第二位则报以嘲笑。但第二位却有惊人之语:"我想当慈善家,当然要先成为富翁,不然,哪来钱行善呢?"大家于是觉得,第二位同学的精神境界更高。

  现在,有钱人不少。然而,仅仅拥有巨额财富,算不上伟大;怎样利用手中的钱,才显出人格。

  正如《金钱传》一书中说:"在我们周围,又有多人在梦着钱、谈着钱、拾着钱、刨着钱呢?金钱远了亲情,兄弟相残;金钱蚀了气节,卖国买官;钱财迷了心窍,偷诈抢骗;金钱冷了良心,人情漠然……走进大学英语角,'Money'之声一片,甚至连幼儿园的孩子为当游戏的领袖,也要攀比一下父母是否有钱。"

  钱,人人喜欢,这是人的天性。但围绕着钱,又生出许多罪恶。有了钱,做有益投资,不财大气粗地干坏事,哪怕不做无偿的付出,也无可厚非。很多人能做到这一点,但进一步就难了。所以能想到有钱了当一个慈善家,不能不叫人起敬。

  施善,也是人的天性。为善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思呢?我想,那对于他来说,肯定是一种愉悦,一种幸福。

  而把钱给了弱者、穷人、无助者,但只是表示一种大方"姿态",或为了沽名钓誉,付出后觉得心疼,想着超额回报,那不是慈善,或可称作伪善。只有设身处地考虑到接受者的困境和需要,而隐名埋姓、心甘情愿、不求任何形式的张扬和回报的施善者,才是真正的善人。钱来源于社会。施善者应该出于良心和责任感,诚心诚意地帮助别人,同时也造福于社会,又避免使接受者感到依赖、自卑和羞耻,从而使他们领受到人间真情和人格平等的温暖。他这样做了,便会感到无限欣慰和心灵的净化,他便成就了一个真正的慈善家。

  慈善家的"付出",也是他的最厚重的精神收获。人需要这样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德意志16世纪宗教改革家路德在《宗教改革宣言九十五条解说》的第44条说:"因为爱的行为使爱心增长,也使一个人变得更好一些。"这是说,金钱是可以从喧嚣的市场走出来,进入精神世界的。对这些人来说,"金钱流向的地方--不管是送给那些急需的人,还是送给慈善组织、宗教团体或教育机构--也就是爱、理解、同情和无私的志愿者工作流向的地方。这些情感的交流,使我们不再崇拜金钱,而且认识到人们互相依赖、互相需要的现实,还意识到我们丰富内心的存在"。

  这种爱就是善。这种善,总是通过把自己缩小或"消灭",而催化和助长对方的模式,最深刻地反映出善的本质。这是守财奴至死也体会不到的情感。

  社会需要慈善家,乃至慈善事业,尤其在当今。在市场竞争中,无力正常从事劳动的人和其他穷人,也是社会大家庭成员,是我们的父老和兄弟姐妹,他们有权利体面地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就有"人在遭到失业、疾病、残废、守寡、衰老或其他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保障"的条文。

  政府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光是人道主义的,它还将保证经济的高效运行,并保证社会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和社会稳定。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补充。慈善业使愿意施爱的人找到了一个媒介,这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我们曾听到太多为富不仁的故事,把我们的良心熏染得庶几灰暗。当我们又听到"慈善"二字时,心里总是暖融融的。这人性之光,也将把我们的心照耀得明洁起来。

  应该向上面说的那个孩子学习;努力赚更多的钱,当大富翁,然后,做一个慈善家。当然,钱少也可以行善--尽心而已。(王乾荣)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2/02/content_7548212.htm

  富翁出动豪华车自发抗灾的启示

本文标题:先当富翁再当慈善家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