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音乐使者


2003-03-07 09:50:54 来源:信德报(第177期)

    方豪神父称利玛窦神父为明末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就利玛窦神父本人而言,文化交流仅是他传教的方式,是使福音扎根中华大地的工具。他的这一传教方式为天主教在中华大地明清时期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鲜为人知的是音乐交流在他的传教生活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598年利玛窦第一次准备进入北京时,呈献皇帝的礼物中有八音琴一座。1600年利氏为再度进京准备,澳门修院院长李玛诺为其筹备的礼物,其中包括订制的几架风琴,但因制作拖的太久而未能作为礼物带到北京。1601年利氏第一次到达北京时,贡献的礼物中有西琴一张,不多时日,利氏贡献的西琴,就引起了皇帝和宫廷的注意。据《利玛窦札记》记述“过了些时候,在皇帝面前演奏弦乐器的四名太监奉皇帝之命来见神父……他们前来是请神父教他们演奏古翼琴的,这架古琴也包括在送给皇宫的礼物之中。庞迪我神父从一个偶然的学徒已经为精通这件乐器的人,他每天去皇宫给他们上音乐课……关于这种乐器中国人一无所知,而庞神父不仅学会了演奏,而且还学会了和弦……”从以上记述来看,庞迪我神父可被称为“中国皇宫第一任西洋音乐外籍教师”了。利氏这一切安排,在于接近皇帝,希望得到准许使福音能在中华大地上自由传播。利氏之后的传教士们遵循他的传教方式,许多人终身为皇宫服务。
    与利玛窦同来北京的庞迪我曾随音乐家郭居静神父学过弹奏古钢琴,于是他便每天出入皇宫去给学习弹琴的太监们上音乐课。音乐课持续了一个月,四名太监每人学会了一首乐曲就满足了,太监很有兴趣为他们演奏的乐曲配上中文歌词,于是利氏便利用这个机会编写了八支歌曲,他称之为古琴之歌,即《西琴曲意》。这些歌词都是涉及伦理题材、教导、道德品行抒情诗,并引用了教会作家们的诗加以妥善的说明。这些歌曲非常受人欢迎,许多文人学士都要求利玛窦神父给他们歌曲的抄本,并高度赞扬歌中所写的内容,并以为皇帝应该以歌曲中所提到的品德治理国家。为了满足人们对歌曲抄本的要求,神父们把它们连同其它一些曲子用欧洲文和汉字印刷成了一本歌曲集。
    利玛窦向万历皇帝呈西琴之经过在其《西琴曲意》小引中有所记述:“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窦具贽物,赴京师献上,间存西洋乐器雅琴一具,视中州异形,抚之有异音,皇上奇之,因乐师问曰‘其奏必有本国之曲,愿闻之。’窦对曰‘夫他曲,旅人罔知,惟习道语数曲,今译其大意,以大朝文字,敬陈于左。第译其意,而不能随其本意者,方音译也’”。此作品分八章,其每章目录是:吾愿在上、牧童游山、善计寿修、德之勇巧、悔老无德、胸中庸平、肩负双襄、定命四达。下面是选录第一章内容:
         吾愿在上
    准识人类之情耶,人也者乃仅树耳。树之根本在地,而从土受养,其干枝向天而竦。人之根本向乎天,而自天承肓,其干枝垂下。君子之知,知上帝者;君子之学,学上帝者。因以择诲下众也。上帝之心,惟多怜恤苍生,少许霹雳伤人。常使日月照,而照无私方兮。常使雨雪降,而降无私田兮。
    从上文可看出,这些词句是以教会道理为内容,字句自由的汉文韵语诗。利玛窦神父间接地成为中西音乐交流的使者,同时也开始了中文圣乐的创作。(李路加)

本文标题:音乐使者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