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民第十九 -二一章)


2025-11-19 10:20:53 作者:刘铎

1753839447629768.jpg

《民长纪》第十九章 问答

主题:基贝亚的恶行及肋未人妾的悲剧

一、历史背景问答

问1:当时以色列的政治状况如何?
答:《民长纪》十九章开头提到“当以色列尚没有君王时”,表示这是一个无中央领导的时期,每支派各行其是,社会混乱,道德沦丧。

问2:肋未人为什么会娶妾?
答:虽然《圣经》原意中强调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结合,但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娶妾在社会上较为常见,特别是为了传宗接代或出于经济缘由。

二、人物与动机问答

问3:肋未人的妾为什么离开他?
答:经文说“那妾对他发怒”,原文含义可能是“不忠”或“争执”,具体原因不详,但她回到父家住了四个月,显出她对婚姻关系的不满。

问4:肋未人为何去接妾回家?
答:他显然仍关心她,“去慰问她,劝她回来”,显示出修复关系的愿望,也展现他身为丈夫的一些责任感。

三、故事发展问答

问5:为何肋未人不断被岳父挽留?
答:这体现出东方热情好客的文化,同时也可能隐含岳父不愿意女儿回去的矛盾情绪。

问6:他们为何不在耶步斯(耶路撒冷)投宿?
答:肋未人认为耶步斯人不是以色列人(属外邦),担心安全和接待问题,选择本雅明支派的城基贝亚。

问7:为何在基贝亚无人接待他们?
答:这显示出当时以色列社会的堕落与冷漠,与天主命令以色列人“爱护旅客”的律法精神相违背(参阅:肋未纪19:34)。

四、罪行与反应问答

问8:基贝亚人犯了什么罪?
答:他们围住房屋,要“认识”肋未人,即性侵犯他,这种行为类似索多玛的罪(创世纪19章),是严重的同性性暴力企图,是极重的罪恶。

问9:老人为何提出把女儿和妾交出?
答:在古代东方文化中,保护宾客是极大的责任,老人宁愿牺牲女儿也要保客人安全;这虽有文化因素,但仍显出道德混乱。

问10:肋未人为何把妾交出去?
答:这反映他软弱和自私,不顾妾的尊严与生命安危,只求自身保全,展现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物化和轻视。

五、属灵反思

问11:妾被怎样对待?她的结局是什么?
答:她整夜被轮奸,清晨跌倒在门口,死于门前,手扶门限。她的死亡象征着社会与宗教制度的彻底崩坏。

问12:肋未人将妾肢解的行为是否合理?
答:他把妾的尸体切成十二块,分送各支派,是极端的举动,目的在于唤起全以色列的震惊与愤怒。这虽具“号召性”,但手段也引发道德和神学上的质疑。

问13:以色列民的反应如何?
答:众民说:“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他们被这恶行震撼,准备采取行动(这将发展至第20章),这也是天主藉此让百姓意识到全国风气的败坏。

六、教义与教训

问14:这章对今日信徒有何教训?
答:

社会若失去天主律法的领导,必陷入道德混乱;

每个人若只按“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而行(参:民长纪17:6),将导致暴力和罪恶;

女性尊严需受到保护,信仰团体应反对一切形式的性暴力;

我们需如先知一般,勇敢面对不义,唤醒冷漠,唤醒社会的良知。

《民长纪》第二十章 问答

主题:声讨基贝亚与以色列内部的兄弟之战

问1:为什么以色列众支派聚集在米兹帕?他们在做什么?

答:由于本雅明支派的基贝亚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恶行——肋未人的妾被凌辱致死——以色列全国自丹至贝尔舍巴,连同基肋阿得的人,都一同来到米兹帕,“立于上主面前”。他们要查明事实,伸张正义,并商议如何清除这在以色列中不可容忍的罪恶。此举不仅是全国性的集会,更是一场在天主前举行的严肃圣会,强调以色列的审判与决策必须在上主的面前完成,彰显对天主法律的共同承担与守护。

问2:谁讲述了这件恶事的经过?内容是什么?

答:肋未人——被害女子的丈夫,向会众说明他和妾到基贝亚过夜时,遭到本雅明人围攻,并强奸他的妾致死。他把妾尸切块,送至以色列各支派,引发全国公愤。

问3:以色列人计划如何处理基贝亚?

答:他们一致决定抽签选兵攻打基贝亚,并从各支派抽人运送军粮,联合起来惩罚作恶之城。

问4:以色列人先做了什么尝试来避免战争?结果如何?

答:他们派人请求本雅明交出基贝亚的恶人,以便施行正义。但本雅明支派拒绝,反而集结军队与兄弟支派为敌。

问5:本雅明有多少兵力?以色列其他支派呢?

答:本雅明支派聚集了两万六千人,加上基贝亚的七百精兵,共约两万六千七百人。这些人中有七百位特选战士,左右手皆能投石命中目标。以色列其他支派共四十万战士。

问6:以色列人是否先求问了上主?结果如何?

答:是的,他们三次求问上主。第一次,上主命犹大支派先上,但却战败(死两万两千人);第二次,仍战败(死一万八千人);第三次禁食祈祷,并献祭后,上主应允他们,将胜利赐给以色列。

问7:第三次战役以色列人使用了什么战术?

答:他们采用诱敌深入与设伏并行的策略。先像前两次一样出战诱敌,而伏兵则绕城进入基贝亚放火为号。一旦火起,以色列军转身反攻,本雅明军阵脚大乱,被包围夹击。

问8:这场战斗的结果如何?

答:本雅明人惨败,阵亡二万五千一百人。其余逃亡者也被追杀;最终只剩六百人逃入黎孟岩石,躲藏四个月。

问9:以色列人战后如何对待本雅明支派?

答:他们毁灭了本雅明所有城池,屠杀其中人畜,并放火焚城,几乎将本雅明支派灭绝。

问10:这章给我们哪些灵修反省与教会训诲?

答:

公义与审判的张力:面对恶行,应当求问天主,不可只凭人意行事(如两次战败的警示)。

兄弟相争的悲剧:以色列人间的内战提醒我们,兄弟间不该以血洗血,而应以真理与慈悲为基准。

合一与悔改的重要性:全体以色列人联合行动,象征教会在面对罪恶时应合一、依靠天主、并在祈祷与禁食中寻求光明的引导。

《民长纪》第二十一章 问答

问1.为什么以色列人决定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本雅明人?

答:以色列人在米兹帕发誓,谁也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本雅明人,因为他们为基贝亚的恶行而愤怒。基贝亚的恶行激起了整个以色列的愤慨,因此他们誓言禁止与本雅明联姻。

问2.为什么以色列人会为本雅明支派感到伤心?

答:以色列人感到伤心,因为本雅明支派在战争中几乎被灭绝,只剩下六百人。他们担心本雅明支派会消失,无法延续下去,这对于以色列的整体意义非常重大。

问3.为什么会众决定去屠杀基肋阿得雅贝士的居民?

答:因为基肋阿得雅贝士的居民没有参加集会,因此他们被认为是违反誓言的,而以色列人认为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惩罚他们,并确保不留任何违反誓言的人。

问4.以色列人怎样为剩下的本雅明男子找妻子?

答:由于以色列曾起誓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本雅明人,他们决定通过抢夺史罗的跳舞女子来给本雅明男子娶妻。这样,他们避免了自己直接违反誓言,同时解决了本雅明支派婚姻问题。

问5.史罗的抢妻计划是如何进行的?

答:本雅明的男子按照指示,事先潜伏在史罗附近的葡萄园中。庆节一开始,史罗的少女依照传统走出城,在田间跳舞敬献于上主。就在她们跳舞时,本雅明的男子从隐蔽处冲出,各自抢得一名少女为妻,并立即带回本雅明境内。

至于少女家人的反对,以色列的长老早已准备了解释:这些女子并非在战争中被掳去,而是因节庆场合而随本雅明的男子离开;这样既没有违背“不可将女儿嫁给本雅明”的誓言,又使本雅明支派得以保全,维系了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完整。

问6.最后以色列人如何解决本雅明支派的婚姻问题?

答:本雅明男子通过史罗的抢妻计划娶得妻子,回到了本雅明的地方。虽然人数不足,但他们重新安置并重建了家园,避免了本雅明支派的灭绝。

问7.《民长纪》第二十一章的结尾是什么意思?

答:结尾提到“在以色列没有君王,各人任意行事”,这句话强调了当时以色列缺乏统一领导,导致每个支派都按自己的方式行动,缺乏统一的治理。这个历史背景为以色列后来寻求建立君主制(如撒乌耳王)的背景提供了理由。

问8.这一章中的事件反映了哪些道德和社会问题?

答:这一章揭示了战争中的暴行、誓言的严格遵守,以及人类情感与法律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当誓言与实际需要相冲突时,以色列人采取了极端的解决方式,这也反映出缺乏君主领导时社会的混乱和道德上的困境。

民长纪第21章问答.pdf

民长纪第19章问答.pdf

民长纪第20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民第十九 -二一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