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深切怀念吾主耶稣的苦难与圣死


2025-11-18 10:02:55 作者:北京 柏类思

内容提要

追思吾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苦受难的前后历程,探究其没有被打断腿,但却比左右二人先死的缘由,激发我们敬拜、铭记祂的旷世苦难并感谢祂为救赎全人类的无尽鸿恩。


根据圣若望福音记载,耶稣基督是在犹太人的逾越节前一天,即预备日中午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祂说完了临终遗言,“耶稣尝了那醋,便说,‘完成了’,就低下头,交付了灵魂。”(若19:30),时间是下午三点。由于次日就是安息日,在日落以后就算安息日。而安息日是不能工作收尸的,死尸也不能一直挂在那里,但人没有死,也不能卸下埋葬。“犹太人因那日子是预备日,免得安息日内──那安息日原是个大节日──尸首留在十字架上,就来请求比拉多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兵士遂前来,把第一个人的,并与耶稣同钉在十字架上的第二个人的腿打断了。可是,及至来到耶稣跟前,看见祂已经死了,就没有打断祂的腿。”(若19:31-33)人们不仅要问,耶稣和左右二人同时被钉,祂为什么会先死?或者说,人断了腿,为什么会死得快?腿断与不断,与死亡时间有什么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回顾吾主耶稣的全部受难史。

从圣史们所撰写的新约《圣经》中,不难看出,罗马人统治者,总督比拉多对于以色列的经师和法利塞人,所制造的这起控告和诬陷耶稣的案件,从一开始他就看出了,这是一件明显的冤假错案。他们既没有提出什么站得住脚的证据,也没有列举出严重罪恶的事例,都是空洞、歪曲、诬蔑之词,构成不了什么罪证,更构成不了死罪。但是深谙官场潜規则的比拉多不愿正面对抗犹太人的领袖们,在坚持原则、正义,还是妥协、退让的选择上,他选择了后者。

犹太人的经师和法利塞人,虽然极端仇恨、嫉妒,屡次揭穿他们虚伪、自私、不义的耶稣基督,但他们却无权判祂死刑,只能诉讼至罗马总督比拉多那里裁决。在听取并亲自审问耶稣后,比拉多对司祭长及群众说:“我在这人身上查不出什么罪状来。”(路23:4)而玛窦福音记述得更详细:“原来他知道,他们是由于嫉妒才把他解送来的。比拉多正坐堂时,他的妻子差人到他跟前说:‘你千万不要干涉那义人的事’……”(玛27:18-19)为了摆脱困境,比拉多心生一计,把这个案件推给加里肋亚的土皇帝黑落德。然而耶稣对黑落德的审问不屑一顾,黑落德只好将耶稣又送回,交给比拉多。于是比拉多又想以逾越节可释放一名罪犯为由,让他们在恶贯满盈的巴拉巴与耶稣之间二选一,可是怙恶不悛的犹太人,竟宁愿释放巴拉巴,也要钉死天主子、默西亚。

比拉多既想主持公道,释放耶稣,又在犹太人的步步紧逼之下,不断退让。“比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这人到底作了什么恶事!我在祂身上查不出什么应死的罪状来。所以我惩治祂以后,便释放祂。’”(路23:22)这里所说的“惩治”,就是若望福音所写的,“那时,比拉多命人把耶稣带去鞭打了”(若19:1)。企图以此来唤醒经师和法利塞人的悲天悯人的良知。“从此,比拉多设法要释放耶稣,犹太人却喊说:‘你如果释放这人,你就不是凯撒的朋友,因为凡自充为王的,就是背叛凯撒。’”(若19:12)面对背叛凯撒的罪名,就有可能丢掉乌纱帽的这位总督,采取了妥协逃避的态度。

“比拉多见事毫无进展,反倒更为混乱,就拿水,当着民众洗手说:‘对这义人的血,我是无罪的,你们自己负责吧!’”全体百姓回答说:‘他的血归在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玛27:24-25)真是一语成谶。耶稣被他们钉死的这两千年来,被世人广泛称赞为世界最聪明的民族,却遭受了并继续遭受着无尽的仇恨、苦难与杀戮,其缘由,恐怕只有天主知道。在极力尝试委曲求全地释放耶稣失败之后,比拉多违心地把耶稣交给他们去钉死。(参若19:16)

作为罗马皇帝凯撒全权代表的比拉多,如果真能态度鲜明,坚持原则,排除私心,秉公执法,立即释放耶稣基督,犹太人再无理取闹,也无济于事。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这也是天主救赎世人的亘古宏谋。

四位圣史均未详细记述耶稣基督被鞭打、戴茨冠的苦难细节。但在耶稣十四处苦路的经文中,却有“受鞭子茨冠厉害苦难之后,皮肉寒冷,血脉流空,诸骨尽露”的经文。同时,在我们常念的《玫瑰经》痛苦二端“耶稣系受鞭笞”中,也有耶稣被“尽褫其衣,系之石柱,鞭责五千四百有奇,全体剥伤,血流不止,苦痛如是”的经文。这都是圣教会两千年来的历史传承,是绝对可信的。

在新版思高《圣经》第1552页,列有“耶稣时代十字架刑具及刑鞭”图(如上),从这些经文和图示中,我们作为基督信徒,对于吾主耶稣所受的惨绝人寰的酷刑,不能不为之毛骨悚然,痛心疾首。刑鞭上似小球样的东西,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做的,既便是绳结、皮结,打在身上5400余下,也会皮开肉绽、血肉横飞,身体大量失血,其痛苦之惨烈,不禁让人撕心裂肺。人在受了这样的酷刑之后,不死已是奇迹。比拉多的本意,“我惩治他以后,便释放他”(路23:16),可是狠毒并已丧心病狂的经师和法利塞人,私下可能已串通刑役们要对耶稣下死手。

后来他们“脱去祂的衣服,给祂披上一件紫红色的外氅;又用荆棘编了一个茨冠,戴在祂的头上……”(玛27:28-29)。“戏弄完了,就给祂脱去外氅,又给祂穿上祂自己的衣服,带祂去钉在十字架上。”(玛27:31)吾主耶稣被重鞭之后,必然全身血肉模糊,已体无完肤了,其后又两次被换外衣,身上的皮肉几乎全被衣服沾上,经历这几番折腾,除了手脚和头部,耶稣全身只剩一副骨架子。

1862年5月31日,教宗庇护九世正式批准了《瑞典圣毕哲的祷文》。该祷文是瑞典籍圣女毕哲(St.Bridget亦译比利日大)在罗马圣保禄大殿内,耶稣在十字架上显现给她说:我的身体受到了5480个伤害,如果你想为它们作补赎。你就在一年里,每天诵念15遍天主经、15遍圣母经及15篇祈祷文。当一年届满,你就弥补了我的每一个伤痛。随后,耶稣亲口教导圣女这15篇祷文。该祷文第三篇记述“他们扩大你的伤口,增加你的痛苦;他们惨无人道、胡乱地扭动你的身躯,以致四肢关节,都被他们拉脱了。”我主耶稣既受了5400余次的鞭打,全身已经不会有多少皮肉了,仅剩下一付骨架和内脏。人体的支撑,主要依靠骨骼,尤其是腿骨,而这骨架在被钉时,又被肆意拉脱扭动,肩、髋、膝等关节,肯定全被拉扭脱臼了。人的骨关节在失去皮肉的保护后,就比较容易错位、脱臼,一旦下肢骨折或脱臼,全身就散架了,瘫痪了。钉在十字架上之后,全身仅靠手、脚和后背四根铁丁支撑,不可能挺拔直立,全身必然扭曲、变形、下坠,身体的重量,全系于手足和腰部钉孔皮肉的拉扯。其痛苦之惨烈,真是让人不寒而栗、不忍细想。由于下垂,人的五脏六腑也被拉扯变位,全身无一处不巨烈疼痛,难以言表。由于身体的下沉,人已无力扩胸喘气、呼吸,必将很快死亡。耶稣被严厉鞭打,身体已受到了致命的伤害;而在被钉时,主要关节又被肆意拉扭脱臼了,应是祂比左右二人先死的主要原因。

根据《圣经》记载,比拉多所言,似乎他原想以鞭打几下,象征性的惩罚之后,就把耶稣释放了,但适得其反,却加重了耶稣的苦难,促使其很快死亡。一般囚犯在判了死刑之后,就不会再加刑了。左右二人,可能没有被鞭打,关节也未脱臼,因此尚能勉强呼吸,一旦腿骨打断,体重失去支承,很快会死。

根据圣史们的记述,吾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忍受着极端痛苦的情况下,在临终前,还向我们全人类说了七句话,在这些遗训中,祂向人们彰显了,即使犯了弥天大罪,只要真心悔改,都将获得宽恕。更向世人提出了要爱仇人,爱那些曾伤害我们的人,这样的训导,是我们在目前世界上其他任何宗教中,从未见到的。在其临终前,祂也不忘将其慈母托付给爱徒若望,使她不仅成为其母,也成为圣教会和我们众信徒的母亲。祂在十字架上说出的“我渴”,不只是表示身体由于严重失血和极端流汗而表现的肉体的“饥渴”,也是祂渴望有更多的世人,都能因祂的苦难而获得救恩。我们不难想象,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在那样巨烈痛苦的情况下,每说出一个字都要付出多么大的气力,也表现出祂对我们全人类的无限深情。最终,祂耗尽全身的最后的一点气力,向天父交付了自己的灵魂,也是祂向无限尊威的、天地万物的最高主宰呈上的完美答卷。

最后,我们已经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默思了我主耶稣的受难与死亡的简要历程,即使通过这简短陈述,已足以促使我们为祂救赎我全人类的罪过所受的苦难而潸然泪下。祂已用祂全部的苦难与圣死,向全人类完整地诠释了什么是承行天主圣父的旨意,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和爱人如己的天主诫命。全人类将因吾主耶稣基督的苦难与圣死,获得罪过的赦免,并得到永生。

在我主耶稣复活升天之后,祂的宗徒们秉承其教导,在天主圣神的光照指引下,建立了以传播其生前训导——《圣经》为宗旨的天主教会。经过世界各国、历朝历代无数基督使徒们的披荆斩棘,克服各种由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困难,将主耶稣的救恩和天父的诫命传遍天涯海角、全球各地,使所有信徒信仰并践行其训导的人们,都将因吾主耶稣宝血的洗涤,获享天国的福乐。

这里,笔者想特意提出一个疑问。在思高《圣经》所提供的“耶稣时代的十字架刑具及刑鞭”图,该图(左上方)的十字架在受刑人的后腰部,有一颗铁钉。该铁钉肯定是要穿入囚犯的后腰,防止身体下滑。受刑人在被钉时,需要一两大汉用力将受刑人的腰部压入铁钉内,其野蛮残忍,真是不可思议。在耶稣基督蒙难两千年来,我们尚未有见到圣教会有关这一刑罚的论述。恳请教会有关神学专家、学者对其考证研究,以激发众教友对耶稣深重苦难的敬拜和谢恩。我们通常说,耶稣在十字架上受了五伤,即双手、双足和肋旁,如再加上这后背被刺穿,则是六伤,这一提法能否成立,希望教会予以考虑。

最后,笔者坦言,本人虽是一名老教友,但是多年来所学和所从事的都是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和设计工作。对于教会神学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则完全是门外汉。敬请教会内神长、学者和医学、生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拙文予以批评、斧正,不胜感谢。如能更加敬拜、感谢、光荣天主,应是吾侪教友的最大心愿。

本文标题:深切怀念吾主耶稣的苦难与圣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