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民第九 -十章)


2025-11-12 09:54:12 作者:刘铎

1753839447629768.jpg

《民长纪》第九章 问答

主题:阿彼默肋客篡权、寓言警告、天主的正义审判

一、阿彼默肋客的篡位与屠杀(1-6节)

问:阿彼默肋客是谁?他想做什么?
答:阿彼默肋客是耶鲁巴耳(即基德红)的儿子,母亲是舍根的女子。他想取代自己的兄弟们成为王,于是鼓动舍根的母族支持自己当国王。

问:他是怎样取得权力的?
答:他以“我是你们的骨肉”为由争取支持,得到巴耳庙中的银钱后雇佣暴徒,将自己七十位兄弟残忍杀死,仅幼弟约堂逃脱。

问:这段历史向我们显示了什么?
答:这暴露了人性在权力诱惑下的堕落,也揭示阿彼默肋客并未蒙天主召叫,而是靠血腥和阴谋登上王位。

二、约堂的寓言与警告(7-21节)

问:约堂讲了什么寓言?目的是什么?
答:他讲了一个“树木选王”的寓言,藉由橄榄树、无花果树、葡萄树与荆棘之间的对比,暗示阿彼默肋客如同无益的荆棘,不配为王。

问:寓言的深意是什么?
答:橄榄树等象征有德之人,宁愿履行本职不贪权;荆棘象征阿彼默肋客,虽被立为王,却只能带来毁灭。寓言是对舍根人背叛基德红家的控诉,也是对天主审判的预言。

三、天主兴起纷争(22-25节)

问:阿彼默肋客当了几年王?后来发生了什么?
答:他作王三年后,天主使“恶神”(即争斗的心)进入阿彼默肋客与舍根人之间,他们彼此反目,互相背叛。

问:这“恶神”是否天主主动所赐?
答:这是希伯来文的表达方式,强调一切历史进程皆在天主许可下进行。这不是说天主行恶,而是祂允许罪人的罪自我惩罚。

四、加阿耳的叛乱与失败(26-41节)

问:加阿耳是谁?他做了什么?
答:他是一个外来者,挑动舍根人反叛阿彼默肋客。他公开辱骂阿彼默肋客,但被忠于阿彼默肋客的则步耳揭发,最终在战斗中失败,被驱逐。

问:我们从加阿耳的失败学到什么?
答:缺乏真正公义和天主的支持,人的自夸与煽动只能导致失败。此事也印证了约堂寓言的真实性。

五、舍根与碉堡的毁灭(42-49节)

问:阿彼默肋客如何对待舍根?
答:他展开血腥报复:屠城、焚烧碉堡,致使舍根约一千人死于火中。这象征荆棘所放的火开始吞噬黎巴嫩香柏木的应验。

问:这些惨剧是否出于天主旨意?
答:这些是天主许可的惩罚,使邪恶者自食其果。正如圣经所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迦6:7)

六、阿彼默肋客之死与天主的审判(50-57节)

问:阿彼默肋客最终下场如何?
答:他攻打特贝兹城时,被一名女子从碉堡上丢下磨石打碎头骨。他因羞辱不愿死于女子之手,叫侍卫刺死他。

问:圣经如何评价阿彼默肋客的结局?
答:经文明确指出:“天主报复了阿彼默肋客的罪行,也让约堂的诅咒应验。”这是天主的正义,显明祂不会容忍无辜者的血白流。

灵修反思:

权力的诱惑:人若为私利而篡夺权位,必招致混乱与灾祸。正如教会强调,政权若不依据真理和正义,是不具合法性的。

寓言的智慧:圣言中的寓言教导我们分辨真君王的特质 —— 不是以势力征服,而是如橄榄树、葡萄树,默默服务、滋养他人。

天主的公义:纵使恶人一时得逞,天主终必施行审判。信友应以信德耐心等待天主的作为,并持守公义。

《民长纪》第十章 问答

一、民长托拉与雅依尔时期

问1:谁是托拉?他在以色列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答:托拉是依撒加尔支派人,父亲是普阿,祖父是多多。他被上主兴起,在阿彼默肋客之后担任以色列的民长,住在厄弗辣因山地的沙米尔,治理以色列共二十三年。他的事迹虽简短,但他的治理象征着上主对以色列再次施予的平安时期。

问2:谁是雅依尔?他的治理有哪些特色?
答:雅依尔是基肋阿得人,接替托拉作民长二十二年。他有三十个儿子,骑三十匹驴驹,统治三十座城,这些城被称为“哈沃特雅依尔”(意即“雅依尔的村庄”),显示他家族的权势和影响力。他死后葬在卡孟。这反映出他是一个具有组织与政治影响的民长。

二、以民再次犯罪与上主惩罚

问3:以色列人犯了什么罪?这在灵修上代表什么?
答:他们再一次行了上主视为恶的事:崇拜异族的神明,包括巴耳、阿市托勒特,以及阿兰、漆冬、摩阿布、阿孟和培肋舍特人的神。这种“宗教叛变”正是违反了《十诫》中“不可敬拜别神”的根本戒命,体现了以民对天主盟约的不忠。

问4:天主如何惩罚他们?这是否是纯粹的愤怒?
答:上主容许以民被交于敌手——即培肋舍特人和阿孟子民压迫他们十八年。这种惩罚并非出于报复,而是“父的责罚”,引导他们悔改归正。这体现出天主的义怒与慈悲并行的神性:他责罚,但并不舍弃。

问5:以色列人如何回应压迫?
答:他们终于觉醒,向上主呼号认罪:“我们得罪了你!”——这是悔改的祈祷,是回归盟约关系的第一步。悔改总是救恩的起点。

问6:天主最初如何回应他们的呼求?
答:上主回顾自己从前如何一次次拯救他们脱离仇敌,却被他们遗弃。于是祂警告他们:“你们去呼吁你们选择的神吧!”这是一种父爱的警醒,促使他们真诚悔改。

三、以民的悔改与天主的怜悯

问7:以民怎样表达真正的悔改?
答:他们不只在口头认罪,还实际行动:“除去了外邦的神,而事奉上主。”这是悔改的果实,表明他们真心归向天主。

问8:天主对他们的悔改作了怎样的回应?
答:经文写道:“上主再不能容忍以色列受苦。”这句话表达了天主的慈心和怜悯:尽管他们曾多次背叛,天主仍因爱他们而动容。这是我们信仰中的“长久忍耐的天主”(参阅《罗马书》2:4)。

四、战争将起,领袖待立

问9:谁是以色列的敌人?他们采取了什么行动?
答:阿孟子民不仅压迫基肋阿得,也越过约但攻击犹大、本雅明和厄弗辣因支派的土地,显示局势极其紧迫,以民陷入极大的困苦与恐惧中。

问10:以色列人有什么反应?结局如何铺垫?
答:以色列民在米兹帕聚集,准备应战。然而他们尚未有明确领袖,因此基肋阿得的首领们彼此议定:“谁首先出击,谁就作全基肋阿得的首领。”这为下一章的民长依弗大(即依培塔)登场作了铺垫。

灵修反思

我们是否也时常在顺境时遗忘天主,只有在苦难中才呼求祂?

上主并不喜爱惩罚,而是希望我们真诚地悔改和归向祂。

祈求圣神帮助我们摒弃心中的“偶像”,专心侍奉唯一天主,就如以民除去外邦神明一般。

民长的兴起预示着天主不断为祂的百姓兴起拯救者,正如基督最终成为永恒的救世主。

民长纪第10章问答.pdf

民长纪第9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民第九 -十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