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问答(民第七 -八章)
2025-11-11 09:17:41 作者:刘铎

《民长纪》第七章 问答
选拔三百战士与巧取米德杨营
一、选拔三百勇士
问1:基德红率领的军队最初有多少人?
答:约有三万二千人。
问2:上主为什么要减少基德红的军队人数?
答:因为人数太多,以色列人可能会因此自夸,以为是靠自己的力量得胜,而不是靠上主。
问3:第一次削减人数的标准是什么?结果如何?
答:凡是害怕恐惧的可以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人。
问4:第二次削减人数是如何筛选的?
答:上主命令基德红带民众到水边饮水,用舌头舔水如狗者一类,跪下饮水者另一类;最终选出用手捧水舔的三百人。
问5:为什么选用这三百人?这种饮水方式代表什么?
答:这三百人代表警觉和机智,他们没有将警觉心完全松懈,象征信德的精兵。
二、基德红得梦兆、夜袭敌营
问6:上主怎样增强基德红的信心?
答:命他下到敌营偷听对话,他听见一人讲梦,梦见大麦饼滚进营中,象征以色列人要战胜米德杨人。
问7:梦中的“大麦饼”象征什么?
答:象征卑微的以色列民族,特别是基德红,虽然不起眼,却因上主的恩宠而战胜强敌。
问8:基德红听完梦后作了什么反应?
答:他立刻朝拜天主,并鼓舞百姓,说上主已将敌营交在他们手中。
三、三百勇士的战术与胜利
问9:基德红怎样布置三百勇士的行动?
答:将三百人分为三队,每人手持号角与装火把的罐子,在夜间突袭敌营。
问10:他们吹号与打破罐子的目的是什么?
答:造成巨大声响与视觉混乱,惊扰敌人,使他们恐慌,以为大军压境。
问11:三百人喊的口号是什么?其意义为何?
答:“刀剑为上主,为基德红!”表示这场战斗是为上主而战,基德红是天主所立的工具。
问12:最终的结果如何?
答:敌军混乱互相残杀,余者逃往各地。以色列人追击敌人,取得全胜。
四、追击与处决敌首
问13:基德红如何调动其他支派?
答:派人召集纳斐塔里、阿协尔、默纳协和厄弗辣因人追击米德杨,封锁约但河渡口。
问14:以色列人捉住并处决了哪些米德杨首领?
答:敖勒布在“敖勒布石”被杀,则厄布在“则厄布醡酒池”被杀,头颅被送到基德红那里。
灵修反思与教义意义
问15:这章传达给我们什么属灵的信息?
答:上主不是看人的强弱,而是要人全心信赖祂。祂喜悦那些虽小却忠信的仆人;正如新约中“信德如芥子”的比喻一样,小中有大,大中有神。
问16:为何要记得“三百人”这个数字?
答:这提醒我们:真正的胜利不靠数量与人力,而是靠上主的恩宠与人的服从。
《民长纪》第八章 问答
问1:厄弗辣因人为什么对基德红发怒?
答:他们抱怨基德红攻打米德杨时没有召唤他们一同作战,认为自己被忽视了。
灵修反思:这反映出人容易陷于虚荣和争功,但基德红的谦逊回应缓和了冲突,教导我们在团体中以柔和、和平的方式处理纷争(参阅《箴言》15:1)。
问2:基德红是如何平息厄弗辣因人的怒气的?
答:他用谦逊的话说自己所作的远不如厄弗辣因所成就的,还称赞他们捉住了米德杨首领。
灵修意义:谦逊是德行的根基。基德红以温和言语代替争斗,正如《加尔默罗圣母圣衣会宪章》所强调的“在真理中行爱”。
问3:基德红向稣苛特和培奴耳人请求了什么?他们的回应如何?
答:他请求为疲乏追敌的军队提供食物,但两地的首领都拒绝了他,因为他们怀疑基德红是否真能胜利。
灵修意义:在战斗或信仰的旅途中,人们常常选择保守甚至冷漠。基德红的经历提醒我们,不要因外在形势判断天主的作为。
问4:基德红如何惩罚稣苛特和培奴耳人?
答:他战胜敌人后,用荆棘鞭打稣苛特的长老,并拆毁培奴耳的碉堡,杀了城内人。
教会观点:在旧约中,民长也承担“审判者”的角色(参阅《德训篇》46章)。然而我们在新约中被召叫活出基督的宽恕与怜悯。
问5:则巴黑和匝耳慕纳曾在大博尔山上杀了谁?
答:他们杀了基德红的兄弟,这激起了基德红的义愤,使他决定亲手处决他们。
神学角度:报仇虽在旧约中出现,但在新约中被“爱你的仇人”所取代(参阅《玛窦福音》5:44)。这也象征旧约法律的局限与新约恩宠的超越。
问6:为什么基德红没有让自己的儿子杀敌王?
答:答:因为基德红的儿子耶特尔年纪还小,没有杀过人,看到敌王在面前心里非常害怕,不敢拔刀下手。圣经说他还年轻,所以基德红最终没有让他去做这件事。
问7:以色列人战后请基德红做什么?他如何回应?
答:他们请求他和他的子孙作王,但基德红拒绝了,说只有上主才是以色列的君王。
信仰教义:这展现出“神权政治”的意识形态,即以色列人应由天主直接治理,而非由人设立君主(参阅《撒慕尔纪上》8章)。
问8:基德红从百姓那里收取了什么?作了什么事?
答:他请求大家捐出所掠夺的金环,并用这些金子制造了一个“厄弗得”,安置在敖弗辣。
灵修警惕:虽然基德红本意不为自己称王,但他制作厄弗得引发了百姓的偶像崇拜。这警惕我们即使出于好意,也可能无意间带来属灵危害。
问9:基德红的厄弗得带来了什么后果?
答:百姓将其当作偶像膜拜,这成为基德红家族的罗网。
教会训诲:偶像崇拜是一种严重的罪(参阅《天主教教理》2112-2114),即便是源于宗教物品,只要脱离了对真天主的敬礼,就变质为邪淫。
问10: 基德红死后,以色列子民又做了什么?
答:他们再次偏离上主,去敬拜巴耳诸神,忘记了天主的救恩,也忘恩负义地对待基德红的家族。
信仰反省:人类容易遗忘恩典与盟约,教会呼吁我们常以圣事和圣言维系与主的关系,保持信德的忠诚(参阅《圣体圣事》是“信德的奥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