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民第三 -四章)


2025-11-07 10:04:31 作者:刘铎

1753839447629768.jpg

《民长纪》第三章 问答

上主保留的民族(3:1-6)

问1:上主为什么留下客纳罕地的一些民族?
答:上主留下他们,是为了考验那些没有经历过客纳罕战争的新一代以色列人,使他们学习作战,也检验他们是否听从梅瑟所传授的上主诫命。

问2:被留下的是哪些民族?
答:包括培肋舍特人的五个酋长、客纳罕人、漆冬人,和住在黎巴嫩山上,从巴耳赫尔孟直到哈玛特关口的希威人。

问3:以色列子民与这些民族有什么不当行为?
答:以色列子民与这些民族通婚,娶了他们的女子,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进而事奉了异族的神明。

敖特尼耳民长(3:7-11)

问4:以色列子民犯了什么罪?
答:他们忘却了上主,去事奉了巴耳诸神和阿舍辣诸女神,行了上主视为恶的事。

问5:上主因此如何惩罚他们?
答:上主大发忿怒,把他们交给厄东王雇商黎沙塔殷,使以色列子民受其奴役八年。

问6:谁拯救了以色列人?
答:加肋布的弟弟刻纳次的儿子敖特尼耳受上主派遣,成为民长,拯救了以色列人。

问7:敖特尼耳是如何胜利的?
答:上主的神降在敖特尼耳身上,他击败了雇商黎沙塔殷,给以色列带来了四十年的平安。

厄胡得民长(3:12-30)

问8:敖特尼耳死后,以色列子民又犯了什么罪?
答:他们再次行了上主视为恶的事,离弃了上主。

问9:这次上主怎样惩罚他们?
答:上主使摩阿布王厄革隆强大,联合阿孟人和阿玛肋克人,攻打并统治以色列十八年。

问10:谁是新的拯救者?
答:本雅明支派革辣的儿子厄胡得,他是左右手都能灵活使用的人。

问11:厄胡得是如何杀死摩阿布王厄革隆的?
答:厄胡得用预备的双刃短刀刺入厄革隆的腹部,刀柄和刀身一起刺进去,杀死了他。

问12:厄胡得杀王后做了什么?
答:他锁上门逃走,在厄弗辣因山地吹号,集合以色列军队,攻打摩阿布人。

问13:以色列人在厄胡得带领下取得了怎样的胜利?
答:他们在约但河渡口击杀了约一万名摩阿布壮丁,使摩阿布屈服,以色列境内平安了八十年。

沙默加尔民长(3:31)

问14:沙默加尔是怎样拯救以色列的?
答:阿纳特的儿子沙默加尔以赶牛棒击杀了六百名培肋舍特人,救了以色列人。

总结

本章展现了以色列子民反复背离上主、受罚、悔改、获救的循环。

民长是上主特别兴起的领导者,带领以色列民悔改并战胜敌人。

每次的胜利,都源自上主的恩宠和选召,而不是人的力量。

《民长纪》第四章 问答

一、历史背景与人物

问1:以色列子民为何又陷入苦难?
答:因为厄胡得死后,以色列子民再次行了“上主视为恶的事”,上主便将他们交在客纳罕王雅宾手中,这王靠九百辆铁甲车压迫他们长达二十年(民4:1-3)。

问2:德波辣是怎样的人?她的角色是什么?
答:德波辣是一位女先知,也是当时的民长。她是拉丕多特的妻子,坐在“德波辣棕树”下,为以色列子民判断案件(民4:4-5)。她也是天主的工具,引领以色列走向拯救。

问3:谁是巴辣克?德波辣对他说了什么?
答:巴辣克是纳斐塔里支派的勇士。德波辣召唤他,转达天主的命令,要他率军攻打客纳罕王的将军息色辣(民4:6-7)。

问4:巴辣克愿意立刻服从吗?
答:不完全。巴辣克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于是德波辣预言这次胜利的光荣将归于一位女子(民4:8-9)。

二、战争与天主的干预

问5:天主怎样协助以色列军打败息色辣?
答:德波辣命令巴辣克出击时说:“上主不是走在你前面吗?”天主使敌军混乱(可能是自然灾害或心理恐慌),以色列军因而大胜(民4:14-15)。

问6:息色辣的下场如何?
答:他逃到刻尼人赫贝尔的帐幕,被赫贝尔的妻子雅厄耳接待。雅厄耳趁息色辣熟睡,用帐幕木橛将他钉死(民4:17-21)。

问7:德波辣所说“上主要把息色辣交在一个女子手中”应验了吗?
答:是的,息色辣并非被巴辣克杀死,而是被一位非以色列女子雅厄耳杀死,应验了上主藉德波辣之口所说的预言(民4:9, 21-22)。

三、神学与灵修反思

问8:这章如何显示天主的信实与审判?
答:天主虽容许以色列因罪受罚,却因他们呼求,再次差遣领袖(德波辣)与军队(巴辣克)为他们施行拯救,显示了祂慈悲而公义的本性(参阅天主的慈悲与惩戒并行)。

问9:天主为何选择一位女子完成决定性胜利?
答:这突显天主的主权与自由,祂常选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如妇人德波辣和雅厄耳)来打破人类的骄傲,成就祂的旨意(参阅格前1:27:“天主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

问10:这章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
答:我们在困境中要依靠天主而非人力。德波辣的信德与雅厄耳的果断教导我们服从天主、勇于行动。天主常通过平凡之人完成非凡之事。

民长纪第3章问答.pdf

民长纪第4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民第三 -四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