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苏第七-八章)


2025-10-24 09:47:30 作者:刘铎

1753839447629768.jpg

《若苏厄书》第七章 问答

1.问:以色列子民在第七章中犯了什么罪?

答:他们违背了上主的命令,在攻占耶里哥时有人取了应毁灭之物(即属于上主、应全然毁灭或献给上主的战利品),使上主对以色列人发怒。

2.问:是谁犯了这个罪?他的背景是什么?

答:是犹大支派的阿干。他是则辣黑的曾孙、匝贝狄的孙子、加尔米的儿子。

3.问:若苏厄派人去侦察的下一座城叫什么?有什么地理位置的描述?

答:叫哈依城,位于贝特耳东方,贝特阿文附近。

4.问:侦察哈依的人回来后建议怎样行动?

答:他们建议只派两三千人去攻打哈依,因为那城人数不多,无需动用全部百姓。

5.问:攻打哈依的结果如何?

答:以色列人惨败,被哈依人击杀约三十六人,还被追击逃跑,士气大大受挫。

6.问:若苏厄面对战败,怎样向上主哀求?

答:若苏厄撕裂衣服,和长老们俯伏在上主约柜前直到晚上,撒灰在头上,哀叹为什么要过约但河,担心以色列会被消灭,质问上主如何维护祂自己的名号。

7.问:上主怎样回答若苏厄?

答:上主命令若苏厄起来,不要再俯伏,因为以色列犯了罪,违背了盟约,藏了应毁灭之物;除非清除罪恶,否则上主不会再与他们同在。

8.问:上主吩咐怎样查出犯罪的人?

答:命令以色列人次日圣洁自己,然后按支派抽签、宗族抽签、家室抽签,直到确定具体的人。

9.问:抽签查出的是谁?

答:阿干(加尔米之子)。

10.问:阿干承认了什么?

答:他承认自己在战利品中看见一件美丽的史纳尔外氅、二百协刻耳银子和一条重五十协刻耳的金条,因贪婪便藏在自己帐幕的地下。

11.问:若苏厄如何处理阿干和他的物品?

答:若苏厄和以色列子民将阿干、他的家人、牲畜、帐幕及所有物品带到阿苛尔山谷,用石头砸死他和他的家人,随后用火焚烧,并在他身上堆起一大堆石头。

12.问:这一行动后,有什么后续变化?

答:上主撤回了对以色列的盛怒;那个地方因此被称为“阿苛尔山谷”(意为“灾祸的谷地”)。

灵修反思

罪恶的隐藏带来全体的灾难:一个人的隐秘罪恶可能使整个团体受苦。

上主要求圣洁与忠诚: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对上主的绝对信赖与遵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悔改与清除罪恶的重要性:只有认罪、清除罪恶,才能重新获得上主的同在和祝福。

《若苏厄书》第八章 问答

1.问:上主对若苏厄说了什么鼓励的话?

答:上主对若苏厄说:“你不要害怕,不要胆怯,只管率领所有的军民前去进攻哈依城;我已将哈依王、他的百姓、城池和土地交在你手中。”

2.问:这一次对待哈依城的战利品和牲畜有什么特别的规定?

答:以色列人可以据为己有,不像攻打耶里哥城时必须将一切奉献给上主。

3.问:若苏厄制定了怎样的作战策略?

答:他派遣精兵在哈依城后设下伏兵,并假装败逃,引诱哈依人出城追赶,然后伏兵攻入城中放火。

4.问:若苏厄带了多少人去设伏?

答:若苏厄起初选了三万精兵设伏,又另外调了五千人在哈依西面埋伏。

5.问:哈依人是如何被以色列人诱出的?

答:以色列人假装败退,哈依城中所有的人急忙出城追击,完全疏于防守。

6.问:若苏厄用什么动作作为信号发动伏击?

答:若苏厄将手中的短剑指向哈依城,这成了伏兵出动的信号。

7.问:哈依城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答:城被以色列人攻占并焚毁,变成永远的废墟,至今仍是一片荒凉。

8.问:哈依王的下场如何?

答:哈依王被生擒,处决后悬挂在树上,黄昏时将尸体取下,丢在城门口,并堆上大石堆作为记号。

9.问:战斗中哈依城的人口损失有多少?

答:那天被杀的人,男女共计一万二千,都是哈依人。

10.问:以色列人如何处理哈依城中的财物和牲畜?

答:依照上主的吩咐,他们可以据为己有。

重订盟约部分

11.问:若苏厄在战后在什么地方为上主筑了祭坛?

答:在厄巴耳山为上主以色列的天主筑了一座祭坛。

12.问:祭坛是如何建造的?

答:按照梅瑟法律书上的规定,用没有动过铁器的整块石头筑成。

13.问:在祭坛上举行了什么祭献?

答:举行了全燔祭和和平祭,向上主献祭。

14.问:若苏厄在祭坛旁还做了什么?

答:他将梅瑟当着以色列子民所写的法律,刻在石头上。

15.问:以色列人在厄巴耳山和革黎斤山之间怎样排列?

答:一半对着革黎斤山,一半对着厄巴耳山,按照梅瑟吩咐的,为以色列民祝福和诅咒。

16.问:若苏厄向百姓宣读了哪些内容?

答:若苏厄宣读了法律书上所有祝福和诅咒的话,凡梅瑟所吩咐的,没有一句漏掉,连妇孺和寄居的外侨也听了。 

若苏厄书第7章问答.pdf

若苏厄书第8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苏第七-八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