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坚持祈祷,不灰心——信德的真正力量

——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丙年)

2025-10-17 10:24:45 作者:小天使神父

1753752786538128.jpg

福音金句:

「人应当时常祈祷,不要灰心。」(路18:1)

一、导言:耶稣讲这个比喻,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

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常会碰到两个难题:

困难长期不见解决,我们容易灰心失望;

祈祷许久似乎无回应,我们开始怀疑是否有用。

耶稣深知门徒内心的挣扎,所以今天用一个很现实又生动的比喻:一位寡妇对一个无情法官的坚持,来教导我们一个宝贵功课——祈祷要坚持,不可灰心。

二、经文解析:寡妇与法官的比喻

这位寡妇,在当时社会中最弱小、最无保障的人之一,没有丈夫、没有代表权,也没有人替她出头。她面对的法官,更是一个“不敬天主、不怕人的人”——完全靠不住。

但寡妇靠着坚持不懈,居然让这个冷漠法官都屈服了。

耶稣接着说:“如果连不义的法官都会因坚持而回应,天主岂不会更快地听祂所拣选的人?”

这个比喻不是把天主比作不义法官,而是用强烈的对比来强调:

如果连冷酷无情的人都会屈服于坚持,慈爱的天主更不会漠视我们的呼求!

三、《教理》中的教导:祈祷的本质

《天主教教理》第2742条强调:

「祈祷必须坚持,时常祈祷是信德的表达;放弃祈祷,是对天主失去信任。」

教理还指出(第2725-2745条):

祈祷是一种属神的“战斗”,需要对抗灰心、分心、急躁与怀疑;

真正的祈祷不是操控天主,而是让我们进入天主的耐心与计划中;

天主不是没有回应,而是在我们看不见之处,为我们预备更深远的恩典。

换句话说,祈祷是信德的考验。

四、教父智慧:为何坚持祈祷?

圣奥斯定说:“天主有时延迟回应我们的祈祷,是为了让我们更渴望祂,好使我们领受的恩典更丰盛。”

圣金口若望说:“真正的祈祷不是用嘴巴呼求而已,而是用信德与恒心,敲天主的心门。”

耶稣最后一句话非常有力:“人子来临的时候,能在世上找到这种信德吗?”——祂不是怀疑,而是质问我们:我们是否真的有耐心的信德?

五、大自然的启示:水滴石穿的道理

你有没有见过山洞中被水滴穿透的岩石?

一滴水看似微弱,却因年年日日不间断地滴落,最终滴水穿石。不是水强,而是恒心的力量大。

我们的祈祷也一样。我们每天的《玫瑰经》、《日课》、《感恩祷告》、《望弥撒》、《朝拜圣体》……可能看起来很微小,但在天主眼中,这些祈祷是灵魂的水滴,终能穿透最坚硬的局面。

六、圣人故事:圣莫尼加坚持祈祷的榜样

我们最熟悉的坚持祈祷的典范,莫过于圣莫尼加。

她的儿子圣奥斯定在年轻时信仰偏离,沉迷享乐哲学,甚至远离教会。但莫尼加没有放弃,为他祈祷了整整17年!

主教圣安布罗斯曾对她说:“一个母亲流泪那么多的儿子,不会失丧。”

最终,奥斯定悔改,受洗,成为伟大的神学家和教父,影响整部教会历史。

可见——没有任何祈祷是白费的!

七、现实生活反思:我的祈祷生活健康吗?

很多教友说:

“我祈祷很久都没变化!”

“我念经也没感动,天主好像沉默不语。”

“我为家人信主祈祷多年,他们还是不信。”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的主不是冷漠的神,祂是慈爱的父亲。但祂的时间表不是我们的时间表。祂不是不听,而是要我们成长,等待“成熟的时刻”。

问问自己:

我是否只在困难时才祈祷?

我的祈祷是否耐心而坚定?

我是否相信,即使现在没有看见,天主也在工作?

八、三个实际操练建议

 1. 设立每日祈祷固定时间
不论心情好坏,忠实祈祷,例如早晨醒来第一句话是:“主,求你引导我这一天。”

 2. 建立「祈祷本」记录祈祷与恩典
写下你为谁、为何事祈祷,也记录天主如何回应(哪怕回应方式与你预期不同),你会看见信德成长的轨迹。

 3. 找一个「祈祷伙伴」
就像寡妇不停地去找法官,我们可以在团体中找到一起祈祷的伙伴,互相鼓励、不灰心。

九、结语祈祷

亲爱的弟兄姊妹,

天主不是遥远无感的法官,而是我们的慈父。祂愿意为我们伸冤,回应我们的渴望,前提是我们要有那份坚持到底的信德。

耶稣今日不是只是教我们祈祷,而是教我们一种生活方式——在信德中不断地、不懈地、喜乐地、全心地与天主对话。

愿我们都成为那种,哪怕等了十年、二十年也不放弃的人,因为我们的主必不迟延。

祈祷:
主耶稣,
你知道我们的软弱,
我们有时信德薄弱、容易灰心。
求你赐我们那位寡妇的恒心与信德,
使我们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
都愿意持续呼求你、依靠你、相信你。
愿我们的祈祷成为对你的信德见证,
也成为帮助他人认识你的桥梁。阿们。

本文标题:坚持祈祷,不灰心——信德的真正力量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