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弥撒经书总论》 解读(第80-82号)
2025-09-29 09:36:15 作者:刘铎
原文
共融礼(领圣体礼)(Ritus Communionis)
80. 弥撒圣祭既是逾越圣筵,便应遵照主的命令,让准备妥当的信友,领受主的体血,作为精神的食粮。擘饼和其它预备的礼节,都是为了直接引导信友领受共融的圣事。
问答解读
问:为什么说弥撒圣祭是「逾越圣筵」?
答:因为弥撒重现了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建立圣体圣事的奥迹。祂在逾越节晚餐时,将自己的体血以饼酒的形态交给门徒,并命令他们要不断举行。每一台弥撒,就是我们参与基督的逾越奥迹,分享祂的救恩盛宴。
问:谁可以领受主的体血?
答:教会要求「准备妥当」的信友才能领受。这意味着:要处在恩宠状态,没有大罪,并怀着对圣体的信德与敬畏之心,同时遵守教会的斋戒规定(通常是提前至少一小时不进食)。
问:「精神的食粮」是什么意思?
答:耶稣在圣体圣事中亲自成为我们的食粮。圣体不仅滋养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灵魂,使我们与基督结合,并获得力量去活出信仰。圣体是我们在信仰旅途中最宝贵的粮食。
问:「擘饼」有什么意义?
答:「擘饼」是早期教会对圣体礼的称呼之一。它象征着耶稣基督为我们破碎自己,成为我们的食粮,也提醒信友们虽然是许多人,却在同一个饼内合而为一,成为基督奥体的一部分。
问:其它「预备的礼节」指的是什么?
答:包括天主经、平安礼、羔羊颂等。这些礼节帮助信友们净化心灵,彼此和好,以更好地准备领受主的体血。它们不是附加的动作,而是一步步带领我们进入圣体共融的中心。
问:为什么说这些礼节是「直接引导信友领受共融的圣事」?
答:因为圣体圣事的高峰就是与主以及彼此的共融。擘饼和平安礼提醒我们,圣体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整个教会团体与基督一同参与的共融奥迹。
原文
天主经(Oratio dominica)
81. 我们在天主经中祈求日用的食粮,这对信友而言,尤指基督圣体。我们也求主宽免罪过,为能以真正圣洁的心灵领受那圣洁者。主祭邀请众信友祈祷,信友与他一起念天主经。然后主祭一人继续念「附祷经」(embolismus),会众则以赞颂词作结束。附祷经是把天主经的最后一项祈求加以发挥,为全体信友祈求脱免凶恶的权势。
应咏唱或高声诵念:天主经前的邀请句、天主经、天主经后的「附祷经」,以及信友的赞颂词。
问答解读
问:在天主经里祈求的「日用的食粮」是什么意思?
答:从字面上,它指我们每天赖以生活的食物;但在弥撒中,教会特别把它理解为「基督圣体」,因为圣体才是真正滋养我们灵魂、赐给我们永生的食粮。
问:为什么在念天主经时,还要祈求宽免罪过?
答:因为我们要以洁净的心灵去领受圣体。求天主宽免我们的罪过,好让我们能配得上亲近「至圣者」──耶稣基督。
问:是谁带领大家念天主经?
答:由主祭先邀请大家一起祈祷,然后全体信友与他一起诵念天主经。
问:「附祷经」是什么?
答:「附祷经」(embolismus)是主祭在天主经之后所念的一篇祈祷文,它把天主经最后的祈求──「救我们免于凶恶」──进一步发挥,具体为整个团体祈求脱免一切凶恶与魔鬼的权势。
问:会众在「附祷经」之后要做什么?
答:会众用赞颂词回应,以赞美天主的权能和光荣,表示认同并结束这段祈祷。
问:哪些部分应该咏唱或高声诵念?
答:天主经前的邀请句、天主经本身、附祷经,以及会众的赞颂词,都应当咏唱或清晰高声诵念,让整个团体一起表达信德和祈祷的心声。
原文
平安礼(Ritus pacis)
82. 接着是「平安礼」,教会藉此为自己及普世人类祝祷和平与团结,而信友在藉领圣事共融之前,也以此礼表达教会内的共融和相亲相爱。
有关平安礼的举行方式,应由主教团依照当地传统习惯而制定。但各人宜只向自己身旁的人,恭谨地(sobrie)行平安礼。
问答解读
问:弥撒中的「平安礼」是什么意思?
答:「平安礼」是教会特别的祈祷动作,藉此为整个教会和普世人类祈求和平与团结,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彼此相爱、彼此和好,然后再去领受圣体圣事。
问:为什么「平安礼」是在领圣体之前?
答:因为圣体是共融的圣事,象征我们在基督内成为一个身体。教会希望我们在领受共融之前,先表达与弟兄姊妹和好的心,才能真正进入共融。
问:谁决定「平安礼」的具体方式?
答:各地主教团会依照当地的传统和习俗来决定「平安礼」的方式。例如,有的地方是握手,有的地方是鞠躬或点头致意。
问:为什么说「平安礼」要恭谨地进行?
答:因为「平安礼」不是寒暄或社交,而是一种礼仪动作。它要表达庄重、虔敬的心意,所以教会提醒我们应当简朴、恭谨地与身旁的人互致平安,而不是过度喧闹或分散心神。
问:「平安礼」时,要和所有人都行礼吗?
答:不需要。通常只和身边的人互致平安即可,重点不在动作的广泛,而在表达基督内的爱与共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