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罗马弥撒经书总论》 解读(第31-35号)


2025-09-15 09:59:23 作者:刘铎

原文

31. 主祭以聚会团体主礼者的职分,可按礼节中所提供的,给予会众一些「提示」(劝言)。如礼规有指定的「提示」,主祭可视参礼团体的了解能力,予以适应;然而,主祭该常保存弥撒经书所提供之「提示」的原意,并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宣讲天主之圣言及给予礼成祝福,也属主祭的职务。主祭可在弥撒开始的致候词及忏悔礼之间,以极简短的词句向信友介绍本日弥撒要义;在读经前,介绍圣道礼仪;在感恩经的颂谢词前,简短说明感恩经(但总不可在感恩经当中);礼成前,再说几句训勉的话,以总结全部礼仪。

问答解读

问:什么是弥撒中的“提示”(劝言)?
答:“提示”是主祭在礼仪中用简短的话语,帮助信友更好地理解弥撒的意义和流程而作的说明或劝勉。

问:主祭可以随意更改这些提示吗?

答:不可以。主祭可以根据会众的理解能力稍作调整,但必须保留弥撒经书原有的意思,并且要简明扼要。

问:主祭在弥撒的哪些时刻可以给提示?
答:主祭可以在以下时刻给予提示:

弥撒开始的致候词和忏悔礼之间,说明当天弥撒的要义;

在读经前,介绍圣道礼仪;

在感恩经颂谢词前,简短说明感恩经(但绝不能在感恩经中途插入);

礼成前,用几句话总结整个礼仪并劝勉信友。

问:除了提示,主祭还有哪些特别的职责?
答:主祭要宣讲天主的圣言,并在弥撒结束时给予礼成祝福,这是他作为主礼者的责任。

问:为什么这些提示很重要?
答:这些提示能帮助信友更清楚地明白弥撒的结构和精神,让他们更有意识、更积极地参与礼仪。

原文

32. 「主礼经文」(praesidentialium)按其性质,要求主祭以清晰、响亮的声音诵念,使人人可以留心聆听[44]。因此,主祭念这些祷词时,别人不可念其它祷词或唱歌,也不许弹奏风琴或其它乐器。

问答解读

问:什么是“主礼经文”?
答:“主礼经文”就是主祭代表全体信友向天主祈祷时所诵念的重要祷词,比如集祷经、献礼经、感恩经、领圣体后经等。

问:主祭在念这些祷词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主祭必须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来念,让所有在场的人都能听见并专心跟随。

问:在主祭念主礼经文的时候,会众或圣乐团可以唱歌吗?
答:不可以。这个时候不能念别的祷词,也不能唱歌或演奏乐器,以免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问: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答:因为主礼经文是整个团体的祈祷,主祭是代表大家发声。若同时有其他声音,会妨碍会众聆听和心神的专注。

问:会众该怎么参与这些祷词?
答:虽然不是大家一起诵念,但会众要用心聆听,并在心中把主祭的祈祷当作自己的祈祷,最后一起以“阿们”来回应。

原文

33.  确实,主祭是以教会及整个团体的主礼者名义祈祷,但有时也以其个人名义祈祷,期能更专心、更虔诚地克尽职务。这类祷词置于宣读福音前、预备礼品时、及主祭领受共融的圣事前后,皆以「默念」(secretodicuntur)方式行之。

问答解读

问:主祭通常是以谁的名义祈祷?
答:通常主祭是代表整个教会和在场的团体来祈祷。

问:那什么时候主祭会以个人名义祈祷呢?
答:在某些特别的时刻,比如:宣读福音前、准备礼品时、以及主祭自己领受圣体前后。

问:为什么这些祷词是“默念”的?
答:因为这些是主祭的个人祈祷,帮助他在内心更专心、更虔敬地履行圣职,而不是全体会众的共同祈祷。

问:会众在这些时刻该怎么做?
答:会众虽然听不到主祭的默念,但可以在心中保持安静,跟随整个礼仪的进展,把心灵也交托给天主。

问:这些“默念祷词”有什么意义?
答:它们提醒我们,司祭在公开祈祷的同时,也需要个人与天主的亲密交谈,这样才能更好地带领全体进入礼仪的奥迹。

原文

弥撒中的其它经文

34. 由于弥撒庆典的本质是「团体」(communitaria)行动[45],主祭与参礼信友之间的「对话」以及「欢呼」便格外重要[46]。它不仅是团体庆典的外在标记,而且能培养并促成主祭与会众间的交流合一。

问答解读

问:为什么弥撒被称为「团体行动」?
答:因为弥撒不是个人的祈祷,而是整个教会团体在基督内共同参与的庆典。

问:在弥撒中,主祭和信友之间的“对话”和“欢呼”有什么作用?
答:它们是团体共同庆祝的外在标记,表示大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彼此回应、一起祈祷。

问:这些“对话”具体指哪些内容?
答:比如主祭说“愿主与你们同在”,会众回答“也与你的心灵同在”;又如在感恩经中会众齐声回应“我们全心全意归向上主”等。

问:为什么这些对话和欢呼特别重要?
答:因为它们能帮助信友真正融入弥撒,和主祭一起向天主祈祷,也能加强大家彼此间在基督内的合一。

问:这对我们的信仰生活有什么启示?
答:它提醒我们,信仰不是个人独行,而是教会团体的生活,大家一起回应、一起赞美,才能更完全地活出弥撒的精神。

原文

35. 信友们对主祭的致候与祷词所作的「欢呼」与「响应」,构成主动参礼的基本要求;参礼信友在任何方式的弥撒中都应这样做,好能清楚表达并促进整个团体的行动[47]

问答解读

问:什么是信友在弥撒中的“欢呼”和“响应”?
答:就是在弥撒中,当主祭发出问候或祈祷时,信友以共同的回答或呼声回应,例如“也与你的心灵同在”“阿们”等。

问:为什么这些回应是主动参与的基本要求?
答:因为弥撒是团体的敬礼行动,回应能让信友不是被动旁观,而是积极加入,与主祭一起祈祷。

问:这种回应的意义在哪里?
答:它不仅是礼仪的形式,更是信仰的表达。通过回应,大家共同见证信德,也彼此支持,共同走向天主。

问:在不同形式的弥撒里,都需要做回应吗?
答:是的,不论是隆重弥撒、平日弥撒,还是小团体弥撒,信友都应以回应和欢呼来积极参与。

问:这样的做法对整个团体有什么帮助?
答:它能清楚地展现弥撒是全体信友的行动,而不是司祭一个人的祈祷,并能促进大家在基督内的合一。

注:

[44] 参看圣礼部,《圣乐训令》(Musicam sacram), 1967/3/5, n.14, AAS, 59 (1967), p.304.

[45] 参看「礼仪」nn.26,27; 圣礼部,《圣体奥迹训令》(Eucharisticum mysterium), 1967/5/25, n. 3d, AAS, 59 (1967), p.542.

[46] 参看「礼仪」n.30.

[47] 参看圣礼部,《圣乐训令》(Musicam sacram), 1967/3/5, n.16a, AAS, 59 (1967), p. 305.

本文标题:《罗马弥撒经书总论》 解读(第31-35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