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伯的顺服,看信仰的真谛
2025-09-03 09:13:15 作者:夏景晓神父
《约伯传》作为圣经中极具分量的智慧书卷,以约伯从富足到苦难、从质疑到顺服的生命轨迹,向每一个追寻信仰的人展现着人与天主关系的本质。当约伯在尘土与灰烬中听完天主的启示,最终发出“我知道祢事事都能,祢所有的计划,没有不实现的”(约42:1-2)的宣告时,这不仅是一个人在苦难后的幡然醒悟,更是对信仰核心的深刻见证。这段经文所蕴含的启示,至今仍在呼唤着我们回归对天主主权的全然信靠。
一、认识天主的“全能”:超越人的有限认知
约伯的宣告以“我知道祢事事都能”为起点,这“知道”并非理性层面的知识积累,而是经历破碎后的生命顿悟。在苦难临到之前,约伯虽为“完人”,却对天主的全能有着理想化的理解——他以为义人必蒙福,恶人必受罚,直到灾难击碎了他的认知框架。当他失去儿女、家产、健康,甚至被朋友指责为“隐藏的罪恶”时,他曾质问天主:“祢为何使我出母胎呢?不如我当时气绝,无人得见我”(约10:18)。此时的约伯,如同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试图用自己的逻辑衡量天主的作为,却在有限的理性中陷入迷茫。
天主在旋风中向约伯显现时,并未直接回答他的疑问,而是以一连串关于宇宙奥秘的追问——“我奠定大地的基础时,你在哪里?你若聪明,尽管说吧!你知道是谁制定了地的度量,是谁在地上拉了准绳?地的基础置在何处,是谁立了地的角石?”“你岂能使晨星按时升出,引导北斗和它的星群?你岂知道天体的定律,立定天律以管治大地?”(约38:3-4;32-33)——让约伯看见自己的渺小。这启示我们:天主的“全能”并非简单的“能力强大”,而是祂超越时间、空间、人类理性的主权属性。祂的作为不受限于我们的理解,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言:“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罗11:33)。约伯的“知道”,正是承认自己无法完全理解天主的计划,却坚信祂的能力足以成就一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常常像未经历启示的约伯?当疾病、失业、关系破裂等苦难临到,我们会本能地问“为什么”,试图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天主的作为。然而,约伯的经历告诉我们:认识天主的全能,首先要放下“用理性掌控信仰”的执念,承认人类的认知如同沧海一粟,唯有在谦卑中接纳,“因为我的思念不是你们的思念,你们的行径也不是我的行径:上主的断语。就如天离地有多高,我的行径离你们的行径,我的思念离你们的思念也有多高。”(依55:8-9),才能真正看见祂的主权。
二、信靠天主的“计划”:在未知中持守盼望
“祢所有的计划,没有不实现的”——约伯的这句话,是对天主主权的终极降服。这里的“计划”,并非天主对人命运的机械操控,而是祂基于爱与智慧的永恒蓝图。约伯的一生印证了这一点:他失去的一切,最终在天主的计划中得到加倍的恢复。“约伯为他的朋友祈祷之后,上主就恢复了约伯原有的状况,还照约伯以前所有的,加倍地赐给了他。”(约42:10),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生命在苦难中被炼净,从“外在的正义”走向“内心的信从”。天主的计划从未因约伯的质疑而改变,却因他的顺服而彰显出更深的美意。
这启示我们:天主的计划具有不可动摇的确定性,却并非排斥人的自由意志。约伯可以选择抱怨、咒诅,甚至否认天主的存在,但天主始终在他的生命中工作,等待他回转。正如圣经所言:“因为万有都是出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11:36),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天主计划中的一部分,目的是“叫爱祂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因环境的不确定性而焦虑,甚至怀疑天主是否“忘记”了我们。但约伯的经历告诉我们:天主的计划从不延迟,也从不落空。祂或许会让我们经历“黑夜”,却必在黎明时显现;祂或许会允许我们“跌倒”,却必用恩典扶持我们站立。重要的不是环境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而是我们是否愿意像约伯一样,即使不明白,仍坚信“祂的计划必会成就”。
三、回应天主的呼召:从“质问”到“顺服”的生命转向
约伯的宣告并非终点,而是新生命的起点。在说“我知道”之前,他曾说“我要与祢说话”(约31:35);在顺服之前,他曾坚持“我在祂面前还要辩明我的道路”(约13:15)。这种从“质问”到“顺服”的转变,正是信仰成熟的标志——不是没有疑惑,而是在疑惑中选择信靠;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在痛苦中看见天主的同在。
天主对约伯的启示,最终指向一个核心:信仰的本质不是“得到答案”,而是“认识天主”。约伯失去了财富、健康、儿女,却得着了对天主更真实的认识。他说:“我从前风闻有祢,现在亲眼看见祢”(约42:5)。这种“看见”,让他甘愿在天主面前降卑:“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灰烬中懊悔”(约42:6)。这懊悔不是对苦难的抱怨,而是对自己有限性的接纳,对天主主权的降服。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信仰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生命的破碎与重建。天主允许苦难进入我们的生命,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让我们脱去“自我中心”的外壳,看见祂的荣美。当我们像约伯一样,不再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掌控”信仰,而是将生命交托给“事事都能、计划必成”的天主时,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活出平安与盼望。正如圣伯多禄宗徒所说:“将你们的一切挂虑都托给全能的天主,因为祂必关照你们。”(伯前5:7)。
四、以约伯的心为心,持守对天主的信靠
这《约伯传》第42章1-2节的启示,最终落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选择上:我们是否愿意像约伯一样,承认天主的全能超越我们的理解,相信祂的计划必成就,即使在未知中仍选择顺服?这不是一种盲目的迷信,而是基于对天主本性的信心——祂是爱,是信实,是智慧,祂的全能必成就祂的慈爱,祂的计划必彰显祂的恩典。
今天,我们或许不会像约伯一样经历如此沉重的苦难,但我们同样会面对生命中的“旋风”:对未来的迷茫、对失去的痛苦、对不公的愤怒。此时,让我们记住约伯的宣告,在尘土中仰望那位“事事都能”的天主,坚信祂的计划“没有不实现的”。因为真正的信仰,不是在顺境中唱赞歌,而是在逆境中仍能说:“上主,我的心灵不知骄傲蛮横,我的眼目不知高视逞能;伟大惊人的事,我不想干,超过能力的事,我不想办。我只愿我的心灵,得享平静与安宁;就像断乳的幼儿,在他母亲的怀抱中,我愿我的心灵在我内,与那幼儿相同。以色列!请仰赖上主,从现今一直到永久!”(诗131:1-3)。
愿我们都能以约伯的心为心,在每一个境遇中持守对天主的信靠,让生命在祂的主权下绽放出最美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