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问答(肋五-六章)
2025-08-09 08:15:17 作者:刘铎
《肋未纪》第五章 问答
一、关于赎罪祭
问1:什么情况下需要献赎罪祭?
答:
本章列出几种情况:
隐瞒见证(5:1)——有人知道真相却拒绝作证,这是一种罪过。
误触不洁之物(5:2-3)——例如接触死去的野兽、家畜或昆虫的尸体,或接触到有不洁状态的人,即使当时不知,后来发现也算有罪。
轻率起誓(5:4)——不论是出于恶意或善意,若随意发誓做或不做某事,而后发现无法履行,就算有罪。
这些罪虽然可能出于“无心”或“无知”,但一旦察觉,就必须承认并献祭求赦。
问2:赎罪祭要献什么祭品?
答:
视经济能力而定:
有能力者——献一只母羊或山羊。
较贫穷者——献两只斑鸠或雏鸽(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全燔祭)。
极贫穷者——献十分之一厄法的细面(不加油、不放乳香)。
这体现了天主的仁慈——赎罪不是富人的特权,任何人都能来到天主前悔改。
问3:司祭在赎罪祭中做什么?
答:
司祭会按规定献祭,将祭品的血洒在祭坛上,或将细面的一部分焚烧,作为“记念”奉献给上主。司祭的职责是代替百姓在天主面前行赎罪礼,使罪人获得赦免(5:6, 10, 13)。
二、关于赎过祭
问4:赎罪祭与赎过祭有什么区别?
答:
赎罪祭主要是为违反天主诫命、触犯律法的行为,即使是无心之失。
赎过祭则多涉及侵犯圣物或对他人造成损害的罪行,必须伴随赔偿。
简单说:赎罪祭更多是修复人与天主的关系;赎过祭则修复人与天主、人与人的关系,并补偿损失。
问5:什么情况下要献赎过祭?
答:
侵犯圣物(5:15-16)——如擅自使用或占用属于圣所的物品。
无意违反诫命(5:17-18)——即使是不知道也算有罪。
欺骗、偷窃、虚誓(5:21-24)——包括在寄托物、抵押品、劫掠物、拾得的遗物等方面对同胞行不义。
问6:赎过祭需要怎么做?
答:
从羊群中献一只无瑕的公绵羊(按圣所币制估价)。
若涉及财物损害,要全额归还给受害者,并加五分之一作为补偿(5:16, 24)。
当日承认过错,当日归还并献祭(5:23-24)。
三、信仰反思
问7:这章对今天的基督徒有什么启示?
答:
罪不只限于故意——天主的圣洁要求我们即使是无心的错误也需面对与修复。
悔改需要承认——承认过错是赦免的第一步(5:5)。
信仰重视赔偿——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要归还并补偿,这是公义的体现。
天主体恤贫苦——祭品有不同层次,人人可得赦免。
司祭职的重要性——旧约的司祭预表基督唯一的司祭职,今天我们通过告解圣事亲自领受基督的赦免。
《肋未纪》第6章 问答
一、关于日夜全燔祭的规定
问 1:全燔祭在祭坛上应如何焚烧?
答: 全燔祭必须彻夜至早晨留在祭坛上燃烧,祭坛的火应常常燃烧,不可熄灭(肋6:2-6)。这是上主常在的象征,预示着祂与以色列民的恒久盟约,也象征信友不断的祈祷与奉献(参《加略山祭献》)。
问 2:司祭处理灰烬有何特别规定?
答: 司祭要穿上圣洁的亚麻衣服,把祭坛上的灰烬收好,先倒在祭坛旁边,再换上普通衣服,把灰运到营外的清洁地(肋6:3-4)。这表示对圣物的尊重,也教导信友对礼仪的虔敬态度。
二、关于素祭与司祭的权利
问 3:素祭有哪些组成?谁可以吃?
答: 素祭由细面、油和乳香组成,献给上主焚烧一部分,其余由亚郎和儿子们在圣处吃。凡是亚郎的男后代都可以吃(肋6:7-11)。素祭象征人劳作的果实,归于天主,并分给圣职人员作为他们侍奉的报酬。
问 4:素祭为何不能加酵?
答: 酵在圣经中常象征罪恶和腐败,素祭作为“至圣之物”,象征无瑕纯洁的奉献,因此不得加入酵(肋6:10)。这也提醒我们献给天主的奉献,应当是清洁和诚实的。
三、关于司祭祝圣的素祭
问 5:亚郎及其后代祝圣为司祭时要献什么祭?
答: 他们要献十分之一“厄法”的细面素祭,一半早晨献,一半晚上献,并在铁盘上用油调制,全部焚烧(肋6:13-16)。这是一条永久性的规定。预示司祭生活的完全奉献,不为自己保留。
问 6:为什么祝圣司祭的素祭不能吃?
答: 因为那是司祭自己为自己的祝圣献的祭,代表完全归于天主的奉献,所以必须全焚烧(肋6:16)。这教导我们司祭圣召的全然牺牲性格。
四、关于赎罪祭的规定
问 7:赎罪祭如何宰杀与处理?
答: 赎罪祭的牲畜须在会幕前、宰杀全燔祭牲的地方宰杀,是“至圣之物”,其肉只能在圣处由奉献的司祭吃(肋6:18-19)。表示赎罪之礼的严肃性与圣洁性。
问 8:与赎罪祭接触的人和器皿有何规定?
答: 凡接触祭肉者都“成为圣”,血若溅在衣服上应在圣处洗净;陶器要打破,铜器则擦净再洗(肋6:20-21)。显示赎罪之物的神圣,不能随意对待。
问 9:哪类赎罪祭不可吃?为什么?
答: 若赎罪祭的血带进了会幕,在圣所内行赎罪礼,这种祭肉不得吃,应在火中烧尽(肋6:23)。因为这类祭品有更高的圣洁度,只能完全奉献给天主,不能为人所食。
灵修反思:
火不熄灭:象征我们与天主之间的爱火与祈祷应当恒久不断(参《得前》5:17)。
司祭的角色:提醒我们为司祭祈祷,他们代表我们向天主奉献,也背负着为人民代祷的责任。
献祭与日常生活:素祭代表每日的劳作,我们也应每天将生活献与天主,作为灵性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