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出十九-二十章)


2025-07-27 08:25:35 作者:刘铎

《出谷纪》第十九章 问答

一、西乃山下预告立约

问1:以色列人是什么时候抵达西乃山的?
答: 是他们离开埃及后的第三个月初一日,来到西乃旷野,在山前安了营。

问2:天主在西乃山上向梅瑟说了什么?
答: 天主吩咐梅瑟转告以色列人,他们亲眼见了天主如何救他们脱离埃及,如鹰背子飞翔,并邀请他们若守约,将成为祂的特殊产业、司祭的国度、圣洁的子民。

问3:以色列百姓对天主的邀请有何回应?
答: 他们一致回答说:“凡上主所吩咐的,我们全要作。”

二、结约的准备

问4:天主怎样预告祂将向百姓显现?
答: 天主说祂将第三天在百姓眼前在西乃山上显现,并要梅瑟叫百姓自洁、洗净衣服。

问5:梅瑟给百姓什么特别的告诫?
答: 梅瑟告诫百姓不要接近女人,也不可触摸山脚;违者必被处死,甚至连牲畜也不例外。

问6:百姓何时才能接近山?
答: 当号角响起之时,才可靠近山。

三、天主显现

问7:当天主降临山上时发生了什么异象?
答: 有雷电、浓云、角声、冒烟如火窑,全山剧烈震动,百姓极其惊惧。

问8:天主如何与梅瑟对话?
答: 天主在角声中以雷霆作答,显示祂的神圣威严。

问9:天主为什么再三强调不能靠近山?
答: 因为祂是至圣的,若人未经圣化冒然接近,必被击杀,连司祭也必须圣洁才能亲近。

问10:最后谁被准许上山?
答: 梅瑟和亚郎被允许上山;其余的司祭与百姓不得擅近。

✝️ 神学与灵修反省

山上的盟约预示了天主与人之间的新关系:天主主动召唤人进入盟约,正如新约中耶稣召唤我们作祂的子民。

“司祭的国度、圣洁的百姓”:这句话预表了教会的使命。圣伯多禄在书信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见伯前2:9),强调教会是天主的新以色列。

敬畏与圣洁的准备:天主的临在要求人的圣化。旧约的洁净预示了新约的恩宠与悔改。

《出谷纪》第20章 问答

一、天主颁布十诫

问 1:是谁向以色列百姓颁布十诫?
答:是上主天主亲自训示梅瑟,并向以色列百姓宣布十诫。

问 2:十诫的开端提到什么?为什么重要?
答:天主首先提醒百姓说:“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领你出了埃及地、奴隶之所。”
这是建立十诫权威的根基,表明天主是拯救者,祂的诫命出于爱与解放,而非奴役。

问 3:第一至第三诫涉及什么?是关于人与谁的关系?
答:第一至第三诫涉及人与天主的关系:

除天主外,不可有别的神;

不可制造偶像与崇拜;

不可妄呼天主的名;

应守安息日为圣日。
这些是天主圣洁的体现,呼召我们专心侍奉祂、信靠祂。

问 4:第四至第十诫涉及什么?是关于人与谁的关系?
答: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 孝敬父母;
5. 不可杀人;
6. 不可奸淫;
7. 不可偷盗;
8. 不可作假见证;
9-10. 不可贪恋他人之物或妻室。
这些是建立公义与爱德社会的基石。

问 5:第十诫为何特别强调“贪恋”?
答:因为罪往往从内心的贪欲开始,天主不仅关注外在行为,更关注人内心的洁净与节制。

二、天主显现与百姓的反应

问 6:天主显现时,百姓有什么反应?
答:他们看见雷电、浓云、角声、火焰和冒烟的山,都极度害怕,站得远远的。

问 7:为什么百姓请求梅瑟与天主对话,而非自己听天主说话?
答:因他们害怕直接听天主说话会死亡,于是请求梅瑟代为传达天主的旨意。这反映了人对神的敬畏与距离感。

问 8:梅瑟如何安慰他们?
答:梅瑟说:“不要害怕!因为天主降临是为试探你们,使你们在祂面前常怀敬畏之情,不致犯罪。”
这是对“圣言临在”的正确回应:敬畏而非恐惧。

三、关于祭坛的指示

问 9:天主要求怎样建造祂的祭坛?
答:

用土或未经雕刻的石头建造,

不可造金银神像与祂并列,

不可用台阶登坛,免得暴露身体。

问 10:为何天主禁止使用凿石或金银神像?
答:因天主是圣而不可雕塑的,任何人为造像都易引人偶像崇拜,并亵渎祂的神圣超越性。

问 11:修建祭坛有何灵修意义?
答:祭坛是与天主交会的地方。用自然之物建造,象征敬拜应出自纯朴心灵而非人手技巧。它也预表日后耶稣十字架上的自我奉献。

✨ 结语灵修反思

十诫不仅是法律,更是天主爱的表达,是信仰与伦理的根基。

敬畏天主并非畏惧,而是心存尊崇、远离罪恶。

敬礼天主须从内心出发,不可落入外在偶像的虚伪敬拜。

出谷纪第19章问答.pdf

出谷纪第20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出十九-二十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