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创四七-四八章)


2025-07-16 10:13:57 作者:刘铎 来源:信德网

创世纪第47章 问答

1. 问:若瑟向法郎报告了什么?
答:若瑟报告说,他的父亲雅各伯和兄弟们带着他们的牛羊和所有的财物,从客纳罕地来到埃及,现在住在哥笙地方。

2. 问:若瑟带了谁去见法郎?
答:若瑟从兄弟中挑了五人,带他们去谒见法郎。

3. 问:法郎问若瑟的兄弟们什么?他们如何回答?
答:法郎问他们的职业;他们回答说,他们是牧羊人,和他们的祖先一样。

4. 问:为什么若瑟的家族想住在哥笙地方?
答:因为客纳罕地饥荒严重,羊群无处觅食,所以请求在哥笙安居。

5. 问:法郎如何安排若瑟家族的住处?
答:法郎允许他们住在埃及最好的地方——哥笙地,并让若瑟挑选能干的人管理他的牲畜。

6. 问:雅各伯怎样面对法郎?法郎问了雅各伯什么?
答:雅各伯向法郎请安。法郎问他高寿几何。

7. 问:雅各伯如何回答自己的年龄?
答:雅各伯回答说,他在世寄居已一百三十年,岁月又少又苦,不及祖先寿数。

8. 问:若瑟怎样照顾他的家族?
答:若瑟按照人数供给他父亲、兄弟和全家的食粮,并安排他们在辣默色斯地方置业。

9. 问:当埃及与客纳罕的银钱用尽后,人民如何求助若瑟?

答:他们求若瑟以粮食换取他们的家畜。

10. 问:银钱与家畜耗尽后,百姓又提出了什么请求?
答:百姓请求用自己的田地和自己作交换,求若瑟赐粮,以免他们与田地一同灭绝。

11. 问:若瑟如何处理埃及百姓的田地?
答:若瑟为法郎购得了埃及所有田地,使人民成为农奴,但司祭的田地除外。

12. 问:若瑟对人民制定了什么税收规定?
答:收获时五分之一归法郎,其余四分由农民自用。

13. 问: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生活如何?

答:以色列人在哥笙地方定居、置业、繁衍生息,人数大为增加。

14. 问:雅各伯活了多少岁?
答:雅各伯活了一百四十七岁。

15. 问:雅各伯临终前对若瑟提出了什么请求?
答:雅各伯请求若瑟发誓,不要将他埋在埃及,要把他葬在祖先的墓地中。

16. 问:若瑟如何回应父亲的遗愿?
答:若瑟答应并发誓要照雅各伯的话去做。

17. 问:雅各伯临终前做了什么表示?
答:雅各伯靠着床头俯身下拜,向天主表达敬礼与感恩。

灵修小结

信德:雅各伯自称一生“少而苦”,提醒我们在人世是寄居者,真正的家乡在天上。

孝爱:若瑟孝顺父亲,不仅照料肉身所需,还尊重父亲的灵性渴望。

社会责任:若瑟施政时,兼顾了国王和百姓的需要,展现出智慧与正义。

《创世纪》第48章 问答

1. 问:若瑟听到父亲雅各伯病了后,做了什么?

答:若瑟带着他的两个儿子,默纳协和厄弗辣因,前去探望雅各伯。

2. 问:雅各伯听说若瑟来了,他做了什么?

答:雅各伯勉强由床上坐起,准备见若瑟。

3. 问:雅各伯向若瑟回忆了天主怎样的恩许?

答:他回忆说,全能的天主曾在客纳罕地路次向他显现,祝福他,并应许使他繁衍成为一大民族,把那地方赐给他的后裔作永久产业。

4. 问:雅各伯对若瑟的两个儿子(厄弗辣因和默纳协)作了什么重要决定?

答:雅各伯宣布将厄弗辣因和默纳协当作自己的儿子收归名下,地位与勒乌本和西默盎同等,分得产业。

5. 问:以色列(雅各伯)见到若瑟的儿子时,最初问了什么?

答:他问若瑟:“他们是谁?”

6. 问:若瑟怎样回答关于他的两个儿子的问题?

答:若瑟回答说:“是天主在此地赐给我的儿子。”

7. 问:雅各伯在祝福厄弗辣因和默纳协时,为什么交叉了手?

答:他故意用右手按在次子厄弗辣因头上,用左手按在长子默纳协头上,预示厄弗辣因将比默纳协更昌盛。

8. 问:若瑟见父亲交叉手时,有什么反应?

答:若瑟试图纠正父亲的手势,希望右手按在长子默纳协头上,但雅各伯坚持自己的安排。

9. 问:雅各伯在祝福时说了哪些话?

答:雅各伯呼求那位自他出生以来牧育他的天主,以及救他脱离灾祸的使者,来祝福厄弗辣因和默纳协,使他们继承祖先亚巴郎和依撒格的名,并在地上繁衍兴旺。

10. 问:以色列人日后以什么方式来用厄弗辣因和默纳协作祝福?

答:以色列人将说:“愿天主使你如厄弗辣因和默纳协!”

11. 问:雅各伯对若瑟临终前还有什么特别的交代?

答:他告诉若瑟,天主必领他们回到祖先的地方,并将他亲手用刀剑弓矢从阿摩黎人夺来的那块山地,特别赐给若瑟,使若瑟比其他兄弟多得一份。

灵修小结:

天主主权祝福:雅各伯收若瑟二子为己子并祝福,显明天主恩典超越自然秩序。

恩宠优先拣选:雅各伯交叉双手,祝福次子厄弗辣因,强调天主拣选的自由与主权。

信心的传承:雅各伯展望未来,将对天主许诺的信心传递给后代。

本章教导我们,要信赖天主主权的恩典,接受祂的拣选,并将对祂的信心传承下去。

创世纪第47章问答.pdf

创世纪第48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创四七-四八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