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卅三至卅四章)


2025-07-09 10:09:15 作者:刘铎 来源:信德网

《创世纪》第33章 问答

1. 雅各伯见到厄撒乌时,首先做了什么?

雅各伯把妻子和孩子们安排好位置后,自己走在前面,七次伏地叩拜,表示谦卑和敬意,直到来到哥哥厄撒乌面前。

2. 厄撒乌见到雅各伯时,态度如何?

厄撒乌跑来拥抱雅各伯,扑到他颈项上亲吻他,两人都哭了,显示出兄弟间真挚的情感和完全的和解。

3. 厄撒乌看到雅各伯的家眷时,有什么反应?

他问道:“这些人是你的什么人?” 雅各伯回答说:“是天主恩赐给你仆人的孩子们。” 随后,婢女们、肋阿和辣黑耳带着孩子们都上前叩拜。

4. 雅各伯送给厄撒乌的礼物是什么意义?

雅各伯说,这些礼物是为了获得哥哥的欢心,表示自己的一片诚意与感恩,象征对和平与和解的重视。

5. 厄撒乌一开始接受雅各伯的礼物了吗?
一开始厄撒乌推辞,说自己已经很富足了,不需要这些礼物。但在雅各伯再三恳求下,才接受了。

6. 雅各伯用什么比喻表达见到厄撒乌的感受?

雅各伯说:“我见了你的面,就如见了天主的面”,强调了哥哥仁厚接待自己,带给他极大的安慰和感激。

7. 为什么雅各伯没有直接与厄撒乌一起上路?

雅各伯解释,自己的牲畜和孩子们行动缓慢,不能急行,只能慢慢跟着走,所以请厄撒乌先行。

8. 厄撒乌提出留下随从陪雅各伯,雅各伯接受了吗?

雅各伯婉拒了厄撒乌的好意,只求能蒙他悦纳而已,表明自己希望独立慢慢前行。

9. 雅各伯后来去了哪里?

雅各伯没有直接去色依尔,而是去了稣苛特,在那里为自己盖了房屋,并为牲畜搭了棚子。

10. 最后雅各伯在哪里安顿下来?

雅各伯平安地来到客纳罕地的舍根城附近,在城对面支搭帐幕,并用一百块银钱从哈摩尔的儿子们手中购买了那块地。

11. 雅各伯在那里做了什么宗教性的举动?

他建立了一座祭坛,称之为:“大能者以色列的天主”,表达对天主护佑的感恩与敬拜。

灵修小结:

天主预备和解:雅各伯的祈祷与厄撒乌的宽恕,都源于天主的恩宠,祂能软化人心。

真诚的转化:兄弟二人放下怨恨,拥抱和解,彰显宽恕能带来内心转化。

感恩与新篇:和解带来平安,雅各伯因此感恩,并开启属灵的新旅程。

本章教导我们依靠天主恩宠寻求和解,实践真诚的宽恕,并因此开启充满感恩的新生命。

《创世纪》第34章 问答

1. 狄纳是谁?她为什么去外面?
狄纳是雅各伯和肋阿的女儿,她去看看当地的女人,可能是出于好奇,想了解本地人的生活。

2. 舍根对狄纳做了什么?

舍根抓住狄纳,强奸了她,并玷辱了她。

3. 舍根后来对狄纳有什么态度?

舍根迷恋狄纳,深爱她,还安慰她,想娶她为妻。

4. 舍根向谁提出要娶狄纳?

舍根向自己的父亲哈摩尔请求,要他帮自己向雅各伯提亲。

5. 雅各伯一开始听到女儿被玷辱时有什么反应?

雅各伯保持沉默,等待他的儿子们从牧场回来。

6. 雅各伯的儿子们听到这件事后反应如何?
他们非常愤怒,因为这是极大的耻辱,不符合以色列的道德规范。

7. 哈摩尔向雅各伯和儿子们提了什么建议?
哈摩尔请求将狄纳嫁给舍根,同时提出两家族可以通婚,共同生活、置业。

8. 舍根为娶狄纳愿意付出什么?

舍根说,不管要多少聘金和礼品,他都愿意付,只求能娶狄纳为妻。

9. 雅各伯的儿子们对哈摩尔和舍根提出了什么条件?

他们假意答应,但设下条件:除非哈摩尔家族的所有男子都受割损,否则不能通婚。

10. 哈摩尔和舍根接受了这个条件吗?

他们接受了,并在城门口劝说全城男子也同意受割损。

11. 全城的男子有没有接受受割损?

有,所有出入城门的男子都受了割损。

12. 雅各伯的哪些儿子采取了行动?他们做了什么?

西默盎和肋未,在第三天众人最痛苦的时候,持刀进入城中,杀了所有的男子,包括哈摩尔和舍根。

13. 其他儿子们又做了什么?

其余的儿子们洗劫了城邑,掠夺了牲畜、财物,掳走了妇女和孩子。

14. 雅各伯对儿子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雅各伯责备西默盎和肋未,说他们使自己在当地人成为可恨的人,担心全家遭到灭绝。

15. 西默盎和肋未怎样回应父亲?

他们反问:"“难道人应待我们的妹妹如同一个妓女?" ”表达出为妹妹雪耻的愤怒和正义感。

灵修精要:

警惕世俗诱惑:狄纳的遭遇提醒我们,疏忽信仰原则会带来危险。

复仇的恶果:雅各伯众子的诡诈与血腥报复,警示我们远离暴力,罪恶只会循环。

领袖的责任:雅各伯的软弱凸显,属灵领袖当坚守诫命,维护天主名的圣洁。

本章教导我们,要持守信仰原则,远离复仇和诡诈,并忠于天主的诫命。

创世纪第34章问答.pdf

创世纪第33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卅三至卅四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