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禧年的呼召:在复活的应许中迈向天父的居所——永恒的幸福

—— 从若20:17看基督徒的身份与使命

2025-04-27 10:25:20 作者:夏景晓神父 来源:信德网

2025年,教会迎来又一个禧年。这一年,我们以“慈悲之门”为记号,重新聆听耶稣基督在复活清晨对玛利亚玛达肋纳说的话:“你别拉住我不放,因为我还没有升到父那里;你到我的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我升到我的父和你们的父那里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们的天主那里去。”(若20:17)这段话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救赎历史的核心奥秘——耶稣基督的复活不仅是战胜死亡的记号,更是人类回归天父怀抱的开端。在禧年的恩宠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段启示的三层深意:基督救赎工程的圆满性、天人关系的新突破,以及教会作为“天父子女”的使命。

今天,我们与诸位一起探讨和分享以下内容:一、“别拉住我”:复活奥迹中的救赎进程。二、“我的父和你们的父”:天人关系的革命性重构。三、“到我的弟兄那里去”:教会作为复活的见证者。四、禧年的实践:在“回家”的旅程中活出子女的自由。结语:在禧年中成为“升天奥迹”的活标志。

一、“别拉住我”:复活奥迹中的救赎进程

当玛利亚玛达肋纳在空坟前遇见复活的主时,她本能地想要抓住这位失而复得的老师。然而耶稣却说:“你别拉住我不放,因为我还没有升到父那里。”这句话揭示了复活与升天的内在关联:基督的救赎工程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复活是开端,升天是圆满。

在旧约的预像中,救赎从未停留在“当下的拯救”,而是指向永恒的归回。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必须经过旷野的旅程才能进入应许之地;同样,耶稣的复活并非终点,而是“进入父的荣耀”(若17:24)的必经之路。教父圣奥斯定指出,耶稣拒绝玛利亚的挽留,是因为“祂的使命尚未完成,祂必须带着人性升到天父那里,为我们预备地方”(《若望福音注释》)。这里的“拉住”象征着将基督局限于尘世的渴望,而耶稣却要带领人类超越有限的时空,进入三位一体的共融中。

升天并非远离,而是救赎的“再延伸”。耶稣在升天前应许:“我去是为你们预备地方”(若14:2),并派遣圣神作为护慰者(若14:26)。当耶稣宣告和许下圣神的来临时,祂称圣神为“师保”,其字面的意义是:“那被召到身边者”“Ad‐vocatus”(若 14:16,26; 15:26; 16:7)。“师保”通常被译作“护慰者”,因耶稣是第一个护慰者。主自己也称圣神为“真理之神”(若 16:13)。因此,“别拉住我”的教导,本质上是邀请门徒从“依附于可见的主”转向“信靠那看不见的父”。在禧年中,这提醒我们:信仰不应停留在对神迹的迷恋或情感的慰藉,而要追随基督进入天父的奥秘,在圣神的引导下走向天国的圆满。

二、“我的父和你们的父”:天人关系的革命性重构

耶稣的话语中,最震撼的是将“我的父”与“你们的父”、“我的天主”与“你们的天主”相提并论。在旧约中,天主虽被称为“以色列的父”(申32:6),但人与天主的关系仍笼罩在法律的阴影下,百姓常以“仆人”自居(咏113:1-2)。然而耶稣基督通过十字架与复活,彻底扭转了这一格局。

保禄宗徒在《罗马书》中揭示:“凡受天主圣神引导的,都是天主的子女。你们没有领受做奴隶的spirit,以致仍恐惧战栗;却领受了做义子的spirit,所以我们呼号:‘阿爸!父啊!’”(罗8:14-15)耶稣称天主为“我的父”,源于祂与天父的永恒同性同体;而祂将这称呼赐予门徒,意味着通过祂的救赎,人类被纳入三位一体的生命共融,成为“天父的养子”(弗1:5)。这种身份的转变,不是基于功绩,而是出于天父的慈悲与基督的恩宠。

在禧年中,“我的父和你们的父”提醒我们:教会不是法律的集合体,而是一个“家庭”。每一位信徒都被召叫以“阿爸父”的亲密口吻祈祷,正如耶稣在山中圣训中教导的“我们的天父”(玛6:9)。这种亲子关系打破了种族、阶级、性别之分(加3:28),使我们在“弟兄姐妹”的共融中体验天主的爱。正如教宗方济各在《慈悲面容的福音》中所言:“认识天父,就是认识我们在基督内的新身份——不再是外邦人,而是家庭成员,是天父最珍贵的产业。”

三、“到我的弟兄那里去”:教会作为复活的见证者

耶稣对玛利亚的第二个命令是:“妳到我的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这里的“弟兄”不仅指十二宗徒,更包括所有因信成为天主子女的人(希2:11)。玛利亚作为“宗徒中的宗徒”,成为第一位传报复活喜讯的人,这彰显了教会从起初便被赋予的使命:作复活的见证者。

在旧约中,“见证”常与“救赎历史”紧密相连(申31:19),而教会的见证本质上是“传报天主已经在基督里行了新事”(格后5:17)。耶稣让玛利亚传达的信息,核心是“升天”——这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移动,而是救赎工程的高峰:基督带着人性进入天主的荣耀,使人类的本质在他内得到提升。正如圣若望·保禄二世在《救主使命》中所说:“基督的升天,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人性在天主三位一体的生命中有了永远的居所。”

禧年作为“恩宠的时刻”,呼召教会重新焕发“传报喜讯”的热忱。这种见证不仅是言语的宣讲,更是生活的见证。当我们在告解中经验天父的宽恕,在共融中践行弟兄姐妹的爱,在服务中彰显基督的慈悲时,便是在重演玛利亚的使命——将“耶稣升到父那里”的奥迹,转化为具体的生命见证。正如圣奥斯定所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而身体的行动,就是Head(元首)使命的延续。”

四、禧年的实践:在“回家”的旅程中活出子女的自由

禧年的精神,本质上是“回归天父”的呼召。正如路加福音中“荡子回头”的比喻(路15:11-32),禧年邀请每一位信徒挣脱罪的奴役,重新认识自己作为“天父爱子”的身份。结合若20:17的教导,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实践这一召叫:

1. 超越“抓住”的执着,迈向“跟随”的自由

“别拉住我”警示我们:不要让世俗的欲望、固化的思维或宗教的形式主义束缚我们对天主的追寻。正如保禄所说:“我们不是属于旷野,而是属于天上的耶路撒冷”(迦4:26)。在禧年中,通过悔罪与补赎,我们学习放下“自我中心”的枷锁,以信德跟随基督走向天父的国。

2. 在共融中彰显“天父家庭”的一体性

称天主为“我们的父”,意味着我们必须像耶稣那样爱“弟兄姐妹”(若13:34)。禧年中,教会特别强调“慈悲的 corporal works”(身体的哀矜)与“精神的哀矜”,因为当我们服务“最小的弟兄”(玛25:40),便是在服侍天父;当我们宽恕伤害我们的人,便是在效法天父的慈悲(路6:36)。这种共融,正是“我的父和你们的父”最鲜活的见证。

3. 以“末世意识”生活,期待圆满的共融

耶稣说“我还没有升到父那里”,暗示升天尚未完成(此时复活当天,耶稣在晚间才升天,参宗1:3-9)。这提醒我们,教会目前处于“已经但尚未”的状态:我们已因基督的复活成为天父的子女,但尚未完全进入天国的圆满。因此,禧年的敬礼(如朝圣、大赦)不仅是纪念过去的救恩,更是对“将来荣耀”的预尝。正如圣伯多禄所言:“你们原是赖天主生活而永存的圣言,不是由于能坏的,而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得以重生”(伯前1:23)。我们的生活应充满“望德”,以天国为终极归宿。

结语:在禧年中成为“升天奥迹”的活标志

若20:17的话语,是复活主对教会发出的第一份使命诏书。在2025禧年,我们被召叫如同玛利亚玛达肋纳,从“哭泣的花园”(若20:11)走向“弟兄的团体”,传报那使人获得新身份的喜讯:“我们的父”已接纳我们,“我们的天主”已成为我们的居所——真正的幸福。

让我们以禧年为契机,放下对世俗的执着,在忏悔中转向天父;以“弟兄姐妹”的身份彼此相爱,在慈悲中彰显天父的面容;并以坚定不移的望德,迈向那“基督已为我们预备的地方”(若14:2)。正如前教宗本笃十六世所言:“基督的升天,不是离开,而是将我们的人性带入天主的核心。”愿我们在禧年中,成为这奥迹的活标志,让世界因我们的生活而相信:“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若3:16),而我们,已成为祂的子女。

本文标题:禧年的呼召:在复活的应许中迈向天父的居所——永恒的幸福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