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金鲁贤主教笔下的渔民教友及「连家渔船」
2024-06-01 22:51:17 作者:综合
【编按】:朋友苏驿先生在其“母亲的慈爱与温暖”一文中提及昔日江南渔民教友的「连家渔船」。今日虽然佘山前的河道还在,但已经鲜有「连家渔船」到佘山朝圣,不过这一历史现象曾是上海及江南教会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记得2007年5月23日在佘山修道院举行的《金鲁贤文集》出版首发式与《金鲁贤文集》出版研讨会上,曾有讨论金主教所描述的渔民教友们的「一户一船」现象。今将这篇涉及对金主教的评论及其对外介绍渔民教友的部分在此发布,以便协助苏驿先生及其亲人或读者朋友更多了解昔日渔民教友的「连家渔船」或「一户一船」历史:
(每年5月是佘山朝圣月,昔日很多渔民教友会乘船前来。这是渔民教友在听神父或修士分享。 该照片引自《驿》2013年11月第209期)
一、他向世界介绍了中国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人民并不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当时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只停留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尤其文革动乱年代的负面影响严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金主教每次出访海外,总是旁征博引,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宗教,用中国的发展变化,以改革前沿的新上海为实例,实事求是的介绍发展中的中国、中国所存在的社会问题和面对的挑战,帮助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所坚持的改革开放……及外交政策。
一九八七年在法国,他(金主教)向里昂总主教德库尔特雷枢机以及法兰西人民这样介绍:
……
二、他把当代中国天主教会的发展变化告诉了世界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大多数人不但不了解中国天主教会,而且,由于历史以及现实原因,人们普遍怀疑或不信任中国教会。人们难以想象在经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冲突和六十年代的文革浩劫之后,中国教会还能保存着完整的信仰,并取得了发展。为消除人们对中国教会的误解,帮助海外神长教友了解中国教会,协助普世教会理解中国教会,金主教常以自己的经历,中外教会史的经验,上海教区的发展变化(教堂建设、渔民教友们的虔诚信仰生活、修院发展、出版教育和《圣经》翻译印刷),实事求是地向海外介绍了中国教会和上海教区的发展变化。如一九八七年他曾这样全面地介绍了上海教区(及附近的渔民生活)……
上海教区有十二万教友,四万在市区,八万在农村,其中有不少渔民,他们过去是一户一船,漂流在江河湖泊中以捕鱼为生,现在则以科学养鱼为主,以辛勤所得的水产品去市镇换取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中国近几年的经济改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起来,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渔民们都一样敦厚诚朴,信仰虔诚。上海教区附近三教区共有渔民教友十万左右;旭日东升与夕阳西沉时,河湖小船上或建筑在水域附近的渔村中发出晨祷、晚祷及朗诵玫瑰经之声,直达天庭。他们以小家庭为单位,…… 他们少受外界的影响,始终坚持宗教信仰,值得我们尊敬。
……
每年五月一日圣母月开始时,各地渔民摇了小船来佘山朝圣,山前小河中泊满了五百余只小船,加上乘车前来的教友共计万名,由锦旗前导,教友齐声念玫瑰经上中山,然后经经折路在十四处苦路像公拜苦路,再进入大殿参与弥撒 ……
1931年渔民信众摇船汇聚至佘山朝圣(张若谷《图画时报》1931年第754期)
二十年前金主教如实地记录了当时江南渔民教友生活的点滴。伴随着都市化的到来和现代化进程,一船一户的家庭模式生活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但这些细致描述为上海史和上海天主教史留下了珍贵的文字数据。
【参见:“一位当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者”,载《寻径》,(新北市新庄:辅仁大学出版社,2019)。原文参见:金鲁贤,《今日中国的教会和她的明日》,《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第七辑,(上海,1987),页26-27。】
昔日江南某水域的渔船(一角)
十九世纪中期佘山镇陈山一带河道中的渔船
俯瞰今日的佘山圣母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