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信仰分享(十一):给有耳细听的你


2022-02-19 21:02:44 作者:孔维仁神父 来源:信德网

这是怎么样的喜讯?“但是,我给你们这些听众说:‘应爱你们的仇人,善待恼恨你们的人;应祝福诅咒你们的人,为毁谤你们的人祈祷。”(路6:27-38)耶稣的话听起来很残忍、很不人道,因为祂并不是谈论“有耐性地对待一名麻烦的同仁”,或“宽恕一个对我们做了可怕之事,但后来却悔改的人”;耶稣所说的,是在忍受虐待的同时,即使施暴者没有悔改,我们也要仁慈、怜悯。这是一个很难想像的情况。

不幸的是,不论以怎样的方式,我们许多人都有被虐待的经历,这让我们深受伤害:家庭暴力、学校欺凌、有害的工作环境,甚至是性骚扰。

身为基督徒,该以娜种态度面对着这些“虐待”?最理想的,就是透过设定一些界线,来保护自己;这很困难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如此的力量或机会这样做。强硬的界线能帮助受害者处于一个停止被虐、谴责/控诉施暴者的位置。教会清楚地指出,正义是和平与真正修好的条件,在过去困扰着教会的多宗丑闻后,我们汲取了这些教训。相反地,报复并非正义,甚至会造成更多的暴力、堕入暴力的漩涡。

然而,大多数受虐的人,在无法与施暴者保持距离时,他们会因恐惧和感到羞耻而麻木,甚至瘫痪,从而变成被动的受害者。这些被动的受害者所承受的更甚:他们“活下去”的意愿已经配得我们坚定不移的支持。

耶稣“转另一边面颊”的态度,与一名受害者所体会的无助瘫痪,是不同的。当我们细心阅读耶稣受难始未,或许多圣人的一生,我们便不会觉得他们无助地屈服于施暴者。耶稣,以及跟随祂的人,即使遭受极大的折磨,也甘愿选择维护他们的信仰及人性尊严。那些外在的限制及伤害——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没有束缚过他们的灵魂,他们在苦难,甚至在死亡面前,重新获得自由。他们完全地为了爱天主及他人(即使那些损害他们的人)的善,而选择积极地奉献自己的性命;这种态度包含了一种意识(不逃避)和自由(非无助)的元素,与被动受害者是完全相反的。

圣人们明白那些迫害他们的人,一样需要怜悯和救赎。“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诸位殉道者通常都能与迫害者联合起来,因为体会到自己的人性与他们的是一样的:殉道者与迫害者都需要皈依、治愈、救赎,更需要一种能克服覆蓋灵魂内里黑暗的大爱。整个人类都需要。

在一个两极化的世界中,我们很多时都会对他人作出叛断:好或坏,朋友或敌人,赢家或输家……耶稣的邀请总是用天父的眼光看着所有的人(即使是最败坏的人性),从天主圣父的角度出发,那就是渴望拯救全人类,包括施暴者及受害者。耶稣的道理提供了一条出路去摆脱那影响我们生活与社会的暴力和受虐漩涡。

我仍然记得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在2002年九一一恐袭后那段强而有力的话,以上主之名犯下的罪行更为可怕:“没有宽怒就没有正义,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教宗解释“宽恕绝对不相反正义,因为宽恕并不表示免除陪损补过的的必要。毋宁说宽恕是正义的满全[…]它是从深处治愈心灵的创伤。”然后他肯定地说:“其实,‘宽恕’常常是以表面上一时的‘失’,换来长期真正的‘得’。暴力则恰好相反……宽恕也许看似软弱,但要给予宽恕或接受宽恕,却需要相当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气。在某些方面看来,也许是缩小了自己,但它其实能引领我们进入更圆满、更丰富的人性,使人散发出透物主的灿烂光辉。”(2002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1996年,七位阿尔及利亚的熙笃会士被伊斯兰恐布分子杀害。其中遇害的院长德谢尔热(Christian de Cherge)留下遗嘱;我以这份遗嘱的最后一句话作此文的总结。他对邦架杀害他们的刽子手说:“还有你,我此生最后一刻的朋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什么:是的,我希望此‘谢谢’及‘再见’能成为‘天主对你的保佑’,因为在天主的脸上,我看到你的脸容。若合天主圣父——我们共同的父亲——的旨意,愿我们能在天国重遇,成为快乐的,被宽恕的‘善盗’。亚孟。”

“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 这可能不可当作一条诫命——不能强加在每个人的身上;但这肯定是一个邀请,也是一个可能的选择,若我们敢有耳细听。

作者单位:耶稣圣心金邦尼传教会

(原载:号角报

本文标题:信仰分享(十一):给有耳细听的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