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特稿:神长教友谈美国疫情(之二)


2020-06-03 11:21:21 作者:信德编辑部

编者按:以下两篇是信德编辑部对美国亚特兰大和芝加哥的两位华裔女教友的采访,文中谈到了疫情对美国的影响,以及疫情对她们自身信仰及生活的影响。

当疫情在中国暴发的时候,我们在美国为中国疫区筹集抗疫物资,却没想到美国竟然会成了今天这样。

亚特兰大地区所有商场和店铺几乎全部关掉,企业停工,学校停课,教堂关闭,大街小巷,以及马路上一片寂静。

在美国的文化里,只有患病的人才会戴口罩,健康的人没有戴口罩的习惯。疫情期间要求人们戴口罩,有些美国人认为这是干涉人的自由。说实话,我也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才戴的。

受疫情影响,美国经济出现了多年未遇的大萧条,仅两个月时间,已有3800万人失业,担心、焦虑成了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边缘人士以及服务业,例如:饭店、餐馆、理发馆、在农场里工作的人等。死亡的人中老人占大多数,其中黑人占45%,拉丁裔占百分之十几。中、小学这个学期已确定不开学,只是网络授课。

疫情期间,由于教堂关闭,每天自己在家祈祷、读书、参与网络弥撒等。在此时期,参与网络弥撒时我更注意聆听圣言,更加珍惜弥撒礼仪。为了照顾教友们的信仰生活,神父也告诉大家,谁有灵性上的需要,例如急需办告解,尽可联系他,他会尽力前往帮助。

透过这次疫情,世间涌动的爱,折射出了人性光辉的一面。

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中国的神长教友们不论贫富,不分老幼,纷纷慷慨解囊,为疫区送去了一份关爱。同时积极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把疫情传染风险降到最低。大家实践了基督爱的教导,充分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神长教友们在国难之际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的政府和民间在抗疫方面做得很好,帮忙国内外购买防疫物资,把大家的捐献和爱心送到所需之地。另外我也很赞赏教友中一些自发组织起来的爱心团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协助战疫,教友们连夜自制口罩等爱心工作很让人感动。

这场经历提醒我们,天灾人祸不知何时就会来到身边,在未知的灾难面前要未雨绸缪,积极防护,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怀着对主的依恃之情去交托。

(Margaret Wu)

微信图片_20200603111941.jpg

美国华侨教友为中国捐购的N95口罩和防护服。右为刘兆伟神父,左为帮忙采购的蔡木良教友

3月中旬,芝加哥当地政府发布了居家令,就是我们所说的居家隔离,除了美国人认为的看医生、加油和买生活必备物品这三件重要的事情之外,一律不准外出。但美国人一直喜欢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所以并不是很在意,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疫情暴发后很长的时间政府都是宣传只要勤洗手、保持6英尺社交安全距离,戴口罩不是必要之举。一直到近三个星期前才规定大家出外一定要戴口罩。甚至我看报道,还有很多人不戴口罩到海滩、酒吧等处聚会游玩,芝加哥的市长很生气,乘车到路上巡查,让人们赶紧回家。

现在,疫情已经趋于缓和,伊利诺伊州政府开始分三步重启复工。芝加哥的教区也有颁发教堂活动分三个阶段重新开放的指南,会逐渐的开放教堂活动,可是因为这边算是重灾区, 恢复正常应该不会那么快。

对于美国人来说,宗教是十分重要的事。有主教认为,教堂可以暂时停止弥撒及公众活动,但不应该关闭。而很多时候,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很尊重教会,会跟教会商量关于疫情防控的问题,听取教会的意见。在疫情比较轻的州,有的已经开始公开举行弥撒了。

随着疫情的好转,有的教区也意识到网络牧灵是把“双刃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人们适应了这种不用去教堂,看似更“便捷”的信仰生活,那么即便疫情结束教堂重新开放,重新返回教堂的人又有多少?因此,也有的地方停止了网络弥撒的直播。

后疫情时期,如何作出改变,如何更好地牧养教友,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教会,疫情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平时我的家人们工作、学业各忙各的,很少能有聚在一起的机会,但是疫情把我们“困”在家中,让我们有了从早到晚在一起的时间,我们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交流,一起分享信仰经验,这让我们更加亲密,增进了对彼此的理解,在主内共融。为个人,疫情是天主给予的“恩典”!

(玛丽)

相关内容:

特稿:神长教友谈美国疫情(之一)

特稿:神长教友谈美国疫情(之三)

特稿:美国神父谈新冠疫情及美国骚乱中的种族歧视 —— 神长教友谈美国疫情(之四)

特稿:旅美华人谈新冠疫情、美国骚乱、种族歧视——神长教友谈美国疫情(之五)

特稿:面对人生风雨,欣然接受挑战 ——神长教友谈美国疫情(之六)

本文标题:特稿:神长教友谈美国疫情(之二)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